中国语文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中 国 语 文 之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小说观念与历程 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 1、子史视野中的“小说”——语源、目录及内涵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小说观念与历程 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2、民间视野中的“小说”——“说话四家数” 3、近代的转型——“小说革命” 小说观念与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1、汉前小说——“小道”、“小家珍说” 2、汉魏六朝小说——“史补”、“史阙” 3、唐传奇——“文备众体”、文体独立、“始有意为小说” 4、宋元话本——世俗性、商业性、近代性 5、明清章回小说——“世代累积”型、文人创作型 世代累积型 史传文学、民间传说、野史记载 诗词的典故,说唱文学的题材 民间流传,无名氏加工修饰 故事复杂完善,写定者再创造、定型 小说与其他文学的关系 小说与神话传说 小说与诸子寓言 小说与史传文学 小说与诗词散文 (相关性与差异性) 文言小说 笔记小说 1、志怪小说:《搜神记》 2、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传奇小说 1、“文备众体” 2、“以文为戏” 白话小说 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清平山堂话本》 明清(拟)话本——“三言二拍” 章回小说 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 世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 讽刺与谴责小说——《儒林外史》 是非成败读《三国》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非成败读《三国》 三国本事的时代背景:儒学式微 三国故事的形成:民间传说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关羽、诸葛亮、曹操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思想倾向: 正统观、忠义 三国时期儒学的式微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两次党禁,无疑是士人与朝廷腐朽势力矛盾的总爆发,同时,也是士人在心理上对于王朝政权的最后一次眷恋。” 《傅雷家书》:“那时的风流文采既有点儿近古希腊,也有点儿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但那种高远、恬淡、素雅的意味仍然不同于西方文化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文明的时候会那么文明,谈玄说理会那么隽永,野蛮的时候又同野兽毫无分别,甚至更残酷。奇怪的是这两个极端就表现在同一批人同一时代的人身上。” 三国故事的形成 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略析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关羽 《三国志平话》,关羽个人的回目有六。《三国演义》,关羽个人的回目有十,其中二十五回至二十七回,七十三回至七十七回,回目相连,故事趋于完整。 人心思汉和忠义双全。 由人到神。 诸葛亮 詠懷古跡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据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黄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曹操 《三国演义》中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用屠杀徐州无辜平民,向仓官借头、以德报冤杀吕伯奢全家等细节来刻画曹操的形象。 清人魏裔介《三国问答序》:“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