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 概述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Wilson(1912)首先报道和描述,故亦称Wilson病(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50000,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发病机制 肝豆状核变性时,铜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 (1)胆汁排铜明显减少 胆汁排铜量仅为常人的20%-40% (2)铜与铜蓝蛋白的结合率下降 既往认为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是基本生化缺陷,研究证明, HLD病人血清中铜蓝蛋白前体-脱辅基铜蓝蛋白(未结合铜)不 低,减少的是全铜蓝蛋白。因而,铜与铜蓝蛋白的结合力下降 是本病的基本缺陷之一。 病因&发病机制 第一阶段:无症状期 生后开始铜在肝脏蓄积直至达到中毒的水平。 第二阶段:肝损害期 铜在肝脏蓄积超过中毒水平。 第三阶段:肝外症外期 铜在肝外组织器官的蓄积达到或超过中毒水平。 病理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3-60岁,以7-12岁最多见。男女发病相等。早起的临床症状不一。 首发症状约50%为肝病表现,20%为神经系统,其余约30%以肝病和神经系统的混合表现开始。少数病例以溶血性贫血、骨关节症状、血尿或精神障碍等起病。 起病年龄小,多以肝病为主诉,病程较急。起病年龄大者,常以肝病或神经系统症状开始,病程发展可能较缓。 临床表现 1.肝脏症状: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的病程。 常见食欲不振、疲乏、嗜睡、黄疸、腹痛等。 体格检查可见肝脾肿大、肝 区压痛、浮肿等体征。轻者可只 见肝脾肿大而无临床症状。 肝脏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肝 硬化症状,脾脏肿大,脾功亢 进,腹水,食道静脉张、出血倾 向及肝昏迷等。 临床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基底神经节(尾状核\壳核)受损征: 常以细微的震颤、轻微的言语不清或动作缓慢为其首发症状。典型者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强直性增高,运动缓慢,面具样脸,语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和吞咽常有困难。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活动时明显,严重者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等。 临床表现 大脑皮层受损征: 精神症状以情感不稳和智能障碍较多见,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缓慢。严重者抑郁、人格改变、智力衰退。少数可有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有的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 小脑受损征:共济失调&语言障碍 临床表现 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ring,K-F环):角膜内弹力层铜沉积,故角膜边缘形成色素环,呈棕黄或棕绿、棕灰色,宽约1~3mm,可达4~5mm,为本病特有体征,初期需用裂隙灯检查,以后肉眼亦可见到。 临床表现 ⒋肾脏损害: 因肾小管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临床表现为重吸收功能障碍,可出现蛋白尿、氨基酸尿、糖尿、磷酸尿等。当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肾小管性酸中毒以及佝偻病同时存在时,即为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的表现。 临床表现 ⒌血液系统: 溶血性贫血多发生在早期或与肝病同时出现,一般溶血为一过性,但可反复发作。贫血多为轻中度,血胆红素较高,Coombs’试验阴性。 导致溶血的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是由于肝脏在短期内大量释放铜入血,红细胞大量摄取铜,导致对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的氧化损伤,也有人认为铜的毒性作用是对细胞膜磷脂的氧化作用。 临床表现 ⒍骨骼改变: 可有骨骼畸形或关节疼痛。最易受累的关节是膝、踝关节,双下肢弯曲变形,也可有自发性骨折或疼痛。 肝、肾功能损害影响维生素D代谢活性物质的生成,使25-α羟孕酮减少,从而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7.其他症状: 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皮肤色素沉着,指甲弧呈蓝色,胰腺受损有胰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 疾病分类 1.肝型 a.持续性血清转氨酶升高;b.急性或慢性肝炎;c.肝硬化;d.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伴或不伴溶血性贫血) 2.脑型 a.帕金森综合征;b.运动障碍:扭转痉挛、手足徐动、共济失调;c.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流涎、讲话困难、吞咽障碍;d.精神症状 3.其他类型 以肾损害、骨关节肌肉损害或溶血性贫血为主; 4.混合型 以上各型的组合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⒈血清铜蓝蛋白: 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常小儿血清铜蓝蛋白值为200~400mg/L。 本病时血清铜蓝蛋白低于200mg/L,甚至在50mg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