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将远侧段肠管送入骶前间隙,准备重建盆底 14 15.游离腹膜的边缘(Douglas陷窝游离应宽些,以利于盆底的关闭) 16.关闭盆底腹膜(注意输尿管走行) 17.将大网膜覆盖于腹膜缝合处 18.造口通常取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处 19、20、21.注意肠管系膜有无翻转,确认切口内的肠管是否通畅,有无过度的受压 如图所示: 肛管直肠环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肛提肌: 是盆底的主要肌肉,两侧肛提肌附着于盆壁内侧面,左右对称性排列,中线连合,呈向下的漏斗状。根据其肌纤维的排列,可分为两部分: (1)髂骨尾骨肌:主要起自肛提肌腱弓后部和坐骨棘,向后下内方向走行,止于尾骨侧缘和肛尾缝。 (2)耻骨尾骨肌:为肛提肌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耻骨弓后面和肛提肌腱弓前部。 2.肛门外括约肌 : 是由环绕在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骨骼肌(又称横纹肌)构成,有较强的控制排便功能。 肛门外括约肌是包裹肛管直肠内层平滑肌管道的横纹肌,被直肠纵肌和肛提肌纤维穿过而分为皮下部、浅部、深部。皮下部肌束呈圆形环绕肛门,位于皮下,可以触知,,其上缘.与内括约肌下缘相邻,二者之间的沟即括约肌间沟,皮下部切开一般不会导致肛门失禁;浅部呈椭圆形肌束,起于尾骨,围绕肛管止于会阴体,与尾骨相连部分形成坚强韧带称肛尾韧带,手术时切断该韧带可能会引起肛门向前移位。外括约肌浅部附着于尾骨部分形成三角形间隙,称Minor三角;深部呈圆形环绕于内括约肌和直肠纵肌的外面,与耻骨直肠肌合并。肛门外括约肌平时能闭合肛管,排粪时舒张以帮助排粪。 3.肛门内括约肌: 内括约肌上起肛门直肠环平面,下至括约肌间沟,包绕肛管上三分之一,为平滑肌,上部纤维斜向内下,中部呈水平,下部稍斜向上,受内脏神经支配,其生理功能是协助排便,内括约肌有高度张力,与其他肌肉一起维持直肠的张力及肛门自制。 * 直肠相关解剖学基础及直肠癌常用术式 引言 直肠癌,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作为大肠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有着不同于结肠癌的特点,其位置深在,手术难度较结肠癌大,与结肠癌相比也不容易得到彻底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而且中下段(特别是下段)直肠癌与肛门括约肌接近,保留肛门困难,也是本病的外科难点;手术所致的膀胱和性功能损伤,也给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ppt旨在对直肠癌手术相关解剖学基础做一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直肠的解剖学概念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 全长10~15cm, 于第3骶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 穿过盆膈延续为肛管; 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即上部凸向后的骶曲(距肛门7~9cm) 和下部凸向前的会阴曲(距肛门3~5cm); 根据肿瘤下缘到肛缘的距离把直肠分为上段直肠(upper rectum) 10~15cm, 中段直肠(mid rectum) 6~10cm和下段直肠(low rectum)3~6cm; 2.直肠的血供 1)直肠上动脉: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终末支,是肠系膜下动脉发出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后的延续血管。为齿状线以上肠壁供血血管。 2)直肠下动脉:由髂内动脉前干或阴部内动脉分出,左右各一,通过直肠侧韧带进入直肠,与直肠上动脉在齿状线上下相吻合。 3)肛门动脉:由两侧阴部内动脉分出,通过坐骨直肠间隙,供应肛管和括约肌,并与直肠上、下动脉相吻合。 4)骶正中动脉:发自腹主动脉下段,紧靠骶骨向下走行,主要分布于直肠后壁。为齿状线以上肠后壁主要供血血管。(有文献报道80%以上病例这一动脉缺如) 直肠血供 3.直肠的淋巴回流 直肠旁淋巴结(第一站) 1.向上沿直肠上血管注入直肠上淋巴结, 继续上行注入肠系膜下淋巴结; 2.向两侧沿直肠下血管、肛血管、阴部内血管注入髂内淋巴结; 3.少数淋巴管注入骶前淋巴结; 直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 直肠肿瘤周围2cm 区域( 78% ); 直肠上动脉分叉处( 34% ~ 41% );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 9% ~ 24% ) 。 4.直肠的神经分布 上腹下丛: 由胸髓T11~ 12及高腰髓节段发出的交感神经组成腹腔神经丛包绕腹主动脉, 向下延续而成。 下腹下丛( 盆丛): 上腹下丛于髂血管分叉处发出左、右侧腹下神经。腹下神经在骨盆入口处位于输尿 管和髂内血管的内侧, 沿盆侧壁向下走行, 与骶孔发出的骶2~ 4骨盆内脏神经汇合形成, 在男性直肠、精囊、前列腺及膀胱后部的两侧(侧韧带内)形成次级神经丛, 即直肠丛、膀胱丛和前列腺丛。 胚胎学研究表明,肠系膜经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侧表面与肾前筋膜愈着。两者之间原有的腹膜形成双层折叠,并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疏松结缔组织,联系并隔离于肠系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形成所谓“融合筋膜”,又名Toldt′s筋膜。而肠系膜后的分离操作,实际上是在肠系膜和肾前筋膜之间的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