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民族乐器及作品欣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民族乐器与作品欣赏 (中国的独特乐器,分为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四大类) (一)吹奏乐器与作品欣赏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笛 子 类 别:中国民族乐器 简 介: 民间吹管乐器。古称横吹,也称横笛。 俗称“笛子”或“梅”。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文物中,有笛两支,斜吹,无笛膜孔,说明早在西汉初年,笛类乐器已在我国南方流传。隋代以后,笛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宋时,笛在整个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已经很重要了。明、清时期,笛已成为大量民间音乐。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声乐伴奏和民间器乐合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它的独奏艺术。竹笛是中国人类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乐器史志》上年代久远的古老吹奏乐器,是全球笛类乐器的鼻祖。 笛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有曲笛、梆笛两种。曲笛演奏风格音调浑厚圆韵,柔美流畅。旋律进行往往呈波浪式起伏,节奏平稳舒展。梆笛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用于戏曲梆子腔音乐的伴奏及北方各民间器乐合奏。梆笛演奏风格音调高亢明亮,旋律起伏跌宕,节奏活泼跳动。 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子存、刘管乐、梁培印等。南北笛曲风格相互吸收影响,推动了笛子演奏艺术和创作上的发展 主要作品:《早晨》 (赵松庭曲)、 《荫中鸟》 (刘管乐曲)、 《陕北好》 (高明曲)、《姑苏行》 (江先谓曲)、 《牧民新歌》 (简广易曲)、《牧笛》 (刘炽曲、刘森改编)、《帕米尔的春天》 (刘富荣曲)、 《婺江风光》 (赵松庭曲)、《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曲) 《姑苏行》 作 曲:江先渭 类 别:中国民族音乐 简 介: 《姑苏行》笛曲。江先渭作于1962年。采用昆曲音调,是一首颇具江南丝竹韵味的优秀笛曲。   第一段:宁静的引子,悠扬抒情甜美,展现了优美的姑苏风光。   第二段:抒情优雅的行板,表现人们观赏精巧秀丽的苏州园林时的愉悦心情。   第三段:起伏的小快板,热情欢快,运用切分节奏表现游人嬉戏的欢快情绪。   第四段:第二段的减缩再现,更加委婉动听,表现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余音悠长婉转,令人回味。 《五梆子》 整 理:冯子存 类 别:华北曲牌 演 奏:冯子存 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曲调明快、欢悦、乐观向上,主题共六句,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第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润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二段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装饰旋律,诙谐风趣。第三段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奏性贯穿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第四段变奏速度更快,即兴发挥更大,多次用花花舌(颤舌音),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 全曲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笙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  ?   从战国到汉代的文献中,共同记载着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周礼·春官》中有;“笙师,……掌教歙竽、笙、埙、籥、箫、篪、篴、管。”“笙”为官名,其职务是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乐器。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二者早期都是用嵌簧的编管插入葫芦内,并以葫芦作为共鸣体,故一些文献认为竽就是不同形制的竽,如《吕氏春秋. 仲夏纪》高绣注:“竽,笙之大者”。春秋战国时期,笙竽是重要的吹奏乐器。竽还一度在宫廷、贵族或市民中广泛地流行。 ?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记载竽为36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支竽,26管,并设有折叠管,用于产生低音,簧是用铜片制成的。从出土的西汉百戏陶俑和东汉石刻百戏画像中,也可看出竽在百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隋唐时期竽还存在,但在九、十部乐中已不用,而笙在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唐代涌现出许多演奏笙的名家,他们的技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