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 管 生 理 (5)呼吸运动: 吸气 胸膜腔负压增大 大静脉及右心房被牵拉扩张 中心静脉压 回心血量 ●对于左心,由于肺血管在吸气时扩张,容积增大,使肺部血储存量增大,减少了左心的充盈。 五、微循环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典型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功能: 1.迂回通路: ①特点:血管壁簿、通透性大,路径长、流经范围大,血流慢、20%轮流交替开放。 ③功能:物质交换场所。 2.直捷通路: ① 特点:血管壁簿,通透性大 、途径短、流经范围小、血流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② 功能:部分血液返回心 脏的主要通路。 3.动-静脉短路: ① 特点:血管壁厚,没有 通透性,经常处 于关闭状态 ② 功能:调节体温 (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 ●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基膜包围,总的厚度约0.5μm,在细胞核的部分稍厚。内皮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处存在着细微的裂隙,成为沟通毛细血管内外的孔道。 ●人体各种组织中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是不同的。 (三)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 ●数量多:全身约有400亿根毛细血管。 ●分布密度差异大: 心肌、脑、肝、肾: 2500~3000根/mm3 骨骼肌:100~400根/mm3 骨、脂肪、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密度较低。 ●交面积大:将近1000m2。 (四)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1. 微循环血流调节的作用 ①调节微循环血液灌流量;②调节毛细血管血压。 2.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 微循环灌流量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回流 循环血量 (―) 血压 外周阻力 (―) 早期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 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停地发生5~10次/min的交替性收缩和舒张,称为血管运动(vasomotion)。 血管舒缩活动主要与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有关。 交感神经兴奋 微循环灌流量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回流 循环血量 (+) 血压 外周阻力 (+) 晚期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舒张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收缩 毛细血管 主讲 马 常 义 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生理组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这样的血管排列方式可使机体在体循环总的血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即在增加一些器官血流量的同时减少另一些器官的血流量。 1.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特点: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较高的顺应性和弹性。 功能:使心脏间断的心脏射血变成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液流动,并能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 功能: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 特点:管径小,血流阻力大,微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 功能:调节血流的阻力和微动脉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及其后的毛细血管内的压力 。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的血管平滑肌。 功能:决定其后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特点: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薄层基膜,通透性高。 功能: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poste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s):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