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序》-课件设计(公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串雅》序 作者 赵学敏 * 本课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注意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3.了解走方医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成就,以及其对医学的贡献。 * 《串雅》序 一 作者生平 二 著作及其对医学的贡献 三 《周礼·天官·冢宰》分医为四 四 走方医常用四法 五 草泽医(走方医)三字诀 六 摇铃医(虎刺) * 一、作者生平 赵学敏(公元1719~1805),字依吉,号恕轩,钱塘(浙江杭州)人。赵自幼聪颖,其父本想让他攻儒,走应举做官之路,但他对儒学仕途不感兴趣,却酷嗜医书,转而攻医,并以医鸣世。 兴趣是学习之母 * 其治学经验及成就有五: (1)读书中作了大量的笔钞,为中老年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医疗实践,凡医治过的病人都记下医案。 (3)广泛采访民间医生,写成《串雅》一书。 (4)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修正《本草纲目》。 (5)第一个把进口的胖大海和刀创水(碘酒)编入本草书中。 * 二、著作及其对医学的贡献 1.《串雅》:分内编和外编,共八卷,成书于1759 年。本书以走方医经验为主,结合其它相关资料而成。(串雅题解--走方医正名) 贡献:该书系统整理了民间防病治病的经验。 2.《本草拾遗》:85岁修改完备,谢世50多年后才 得以刻印,1887年有人将它附于《本草纲目》之后,才大行于世。 贡献:全面总结了明清以来药物学发展的新成 就,新收药物716种。 * 三、《周礼·天官·冢宰》分医为四: 1、食医:掌管调配王宫的饮食(营养师)。 2、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治疗普通疾病。 3、疡医:相当于外、伤、骨科医生。 4、兽医:主管治疗家养禽兽的各种疾病 * 四、走方医常用四法 1、禁:用禁方、禁药及祝由、水法驱疾。 2、截:绝也,用单方重剂截除病的方法。 3、顶:用吐药催吐的方法。 4、串:用泻药逐下的方法。 * 五、草泽医(走方医)三字诀 1、贱:药价低廉。 2、验:药下咽去病。 3、便:山林僻邑即有。 * 六、摇铃医(虎刺) “手持器以铁为之,形如环盂,虚其中,置铁丸,周转摇之,名曰虎刺,乃始成于宋李次口。次口,走医也,常行深山,有虎啮刺于口,求李拔之,次口置此器于虎口,为拔其刺。后其术大行,名闻江湖,祖其术者,率持此以为识,即名‘虎刺’。 * 课文串讲 第一段 重点内容发挥 1 “周礼” 为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分六篇,较系统地记载了周代王室的官制、职掌和施政要领,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周礼·天官冢宰》中,分医为四种。 食医是负责饮食养生的医生,即营养医生。 疾医是治疗内科疾病的医生。 疡医是治疗外科和伤科疾病的医生。 兽医是治疗牲畜疾病的医生。 * 2 “十三科” 《圣济总录》谓医分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兼妇科、眼斜、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 《明史·职官志》:“太医院掌医疗之法。凡医术十三科,……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祝由。” * 3 “禁截诸法” 谓禁、截、顶、串诸法,是走方医常用的治病方法。 禁,指使用禁方、禁药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的祝由、水法等驱病方法。 截,绝也,指能使疾病截然而止的治法。多用断然手法处方用药,出奇制胜,使病速愈。《串雅》中截药居首,有截药总治、截药内治、截药外治和杂治诸门类。 顶,即吐法,多用上行吐药。顶药居《串雅》之次。 串,即泻法,多用下行泻药。泻药在《串雅》中又其次。 《串雅·绪论》:“药上行者曰顶,下行者曰串;故顶药多吐,串药多泻。顶串而外,则曰截。……此即古汗吐下三法也。” * 4 “草泽医” 即走方医、铃医。《串雅·绪论》:铃医行医“手所持器以铁为之,形如环盂,虚其中,置铁丸,周转摇之,名曰虎刺,乃始于(宋)李次口。次口,走医也。……后其术大行,名闻江湖。祖其术者率持此以为识。” 5 “吮舐” 《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者,得车一乘;舔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又《汉书·邓通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后以

文档评论(0)

花好月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