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丙烯酸乙基己酯与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合成高吸油-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第16 卷第4 期 高 校 化 学 工 程 学 报 No.4 Vol.16
2002 年 8 月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Aug. 2002
文章编号:1003-9015(2002)04-0446-04
丙烯酸2- 乙基己酯与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
纪顺俊, 戴蔚荃, 狄海生, 朱秀林, 路建美
(苏州大学理学院化学化工系,江苏 苏州 215006)
摘 要:以丙烯酸2- 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进行共聚合,聚合体系中并不加入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
法制得自交联型高吸油性树脂,测定了树脂的吸油性能。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树脂吸油性能的诸多因素,包括单体配
比、引发剂用量、油水相比等。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倍率随着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油水相比的变化而出现一
最佳值,而且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并不相同,其吸油倍率依次为:甲苯苯 环己烷煤油,吸收甲苯可达
21.5gg1, 吸收苯可达20.5gg 1 ,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不同这一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同时,还测定了树脂的
吸油速率和热失重曲线,结果说明树脂在吸油4 小时后达到饱和吸收,在370 ℃以下不分解,说明该树脂在常温下
稳定,是一种理想的工业用废液的处理剂。
关键词:吸油性树脂;悬浮聚合;自交联;丙烯酸2- 乙基己酯;丙烯酸羟乙酯
中图分类号:TQ325.7; TQ323.4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1]
高吸油性树脂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国内外已有报道 ,其吸油倍数
和保油率远远高于利用毛细现象而吸油的包藏型吸油材料如棉花等。为此,高吸油性树脂已开始用于
改变环境污染,如船油罐事故引起油的大量泄漏,工厂含废油的污水排泄等造成的海水及河水的严重
污染。另外高吸油性树脂还能用作各种基材,如用作香精,杀虫剂,杀菌剂等释放性基材;也可用作
油雾过滤材料、橡胶改进剂、纸张添加剂等。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高吸油性树脂的应用也将大大
发展,对其合成及性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合成吸油性树脂需加入交联剂使其具有
[2]
吸油能力 。而本文以丙烯酸2- 乙基己酯与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水为连续
相,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通过单体间的自交联合成高吸油性树脂。其工艺简单,操作稳定,而且成本
低,性能优异,是一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2 实 验
2.1 主要原料
丙烯酸2- 乙基己酯(工业级) ;丙烯酸羟乙酯(工业级) ;过氧化苯甲酰(BPO) CP 。
2.2 聚合实验
称取一定量的油酸钠复合分散剂加入带有液封、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 三颈瓶中,加入一
定量的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冷却,得到水相。在小烧杯中依次加入丙烯酸2- 乙基己酯, 丙烯酸羟乙
酯,过氧化苯甲酰,并混合均匀,得油相。然后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搅拌,升温至90 ℃,反应约2~3h,
用滤袋滤出,滤饼用蒸馏水洗涤,烘干,得高吸油性树脂。
2.3 性能测试[3]
(1) 吸油率的测定: 称取1g 树脂加入被吸液体中完全溶胀后,称量冻胶质量。
吸油率(g/g)=(冻胶质量树脂质量)/树脂质量。
(2) 吸油速率的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树脂,装入聚酯无纺布袋中, 将此袋浸入待测油品中, 每 1h
收稿日期:2001-03-05; 修订日期:2002-01- 11。
作者简介:纪顺俊(1958-) ,男,江苏丹阳人,苏州大学研究员,博士。
第16 卷第4 期 纪顺俊等:丙烯酸2- 乙基己酯与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 447
取出, 滴淌5min 后,称重。如此连续测定5h 。由不同时间测出的吸油率可得树脂的吸油速率。
(3) 热稳定性的测定:用美国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三峡水库运行后涪陵河段河床演变试验研究+-重庆大学学报.PDF
- 三峡库区紫色岩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动态监测.PDF
-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樟湿地土壤氮的垂直分布特征-机构知识库-中国.PDF
- 三宅岛-东京都地质调査业协会.PDF
-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与草地退化关系冗余分析-生态科学.PDF
- 三种百合鳞茎提取物的抑茵作用-广西植物.PDF
- 三种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比较分析.PDF
- 三峡与清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调度补偿效益分析-长江科学院院报.PDF
-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油页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PDF
- 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砂体骨架模型的建立-沉积学报.PDF
- 不锈钢复合板复层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和标准-材料与测试.PDF
-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其进展.PDF
- 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及其年际变化.PDF
- 东北大学物资设备采购工作实施细则-东北大学资产与试验室管理处.PDF
- 东势林场植物资源调查及其生态复育刍议-Core.PDF
- 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一.PDF
- 东北地区火成岩的航磁异常特征分析-世界地质-吉林大学.PDF
- 东北丘陵区林地耕地和草地土壤真菌群落代谢特征-农业环境科学学报.PDF
- 东北地区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控自然因素研究-地理学报.PDF
- 东江流域1959—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地理学报.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