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析文理综合题
彭先良
文学诗词、科学故事、媒体报道、广告、文献资料中隐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以此为素材设置的文理综合题频频出现在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这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课程理念。
一.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例1. 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落木萧萧下”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揭示着一种能量的转化关系,即: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2004年海南省海口市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的运动是相对于地面或者树木而言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流水是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在此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为:地面(或树木),重力势能,动能。
点评:本题把要考查的多个物理知识点融入古诗词中,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此类题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古诗词,探寻其中隐含的物理知识或规律,一方面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文献资料中的物理知识
例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在古代,人们就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体现了物理的人文性。下列是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上气压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
B. “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减慢
C.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D. “潭清疑水浅”——光发生了反射
(2005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由此可知选项A错误;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所以选项B错误;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磁力作用,所以选项C正确;“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选项D错误。
点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天文地理、自然现象等方面的宝贵文献资料,从这些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大量光学、电磁学、力学等方面的物理知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
三. 媒体报道中的物理知识
例3. 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今年4月2日,泉州圣湖小区一居民楼发生因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爆炸当天晚上,一对夫妇回家时闻到屋里有液化石油气味,遂到厨房里查看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并顺手将厨房里的电灯打开。就在这一瞬间,爆炸发生,大火随即将夫妇俩烧着。请问,这对夫妇在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错误的做法是什么?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泄漏的液化石油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花、明火火源等极易被点燃,甚至发生爆炸。本题中的夫妇在查看漏气情况时,顺手打开电灯,电灯打开时有电火花产生,就发生意外事故,因而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遇到液化气泄漏时,应该采取关紧液化石油气的气阀门,同时打开门窗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液化气浓度等措施,不要在现场打电话,更不能使用明火等,才能避免悲剧产生。
答案为:错误的做法是:顺手将电灯打开。正确的做法是:关紧液化石油气阀门,打开门窗,不能开灯,不能用排气扇,不在现场打电话,不使用明火等。
点评:科技、气象等新闻报道中,隐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以这些新闻报道为基本素材命题,既能较好地考查同学们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让同学们意识到“物理无处不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
四. 科学史中的物理知识
请阅读下面的介绍,回答相关问题。
焦耳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成功地发现了焦耳定律,测出了热功当量等。但他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也走过弯路。年轻的时候,焦耳也和许多人一样设想制作一种“永动机”——不需要给它提供任何动力(即不消耗任何能源)就能自动工作起来的机械装置。他曾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不断地设计、制作,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接连的失败引起了焦耳的深思,他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执迷不悟”,而是反思原来的设想,重新确定新的探究课题。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新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发现了科学真理。
(1)“永动机”制造一直失败的原因是:它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焦耳科学探究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永动机不使用任何动力,不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自动工作,焦耳的这一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它却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永远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球科学概论 第10讲 _生物圈——[武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pdf VIP
- 某公司年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ppt VIP
- prosteel3d命令一览表.pdf VIP
- 2024秋《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答案.docx VIP
- 明清时期举人名录.pdf VIP
-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VIP
-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筏板、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间土).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梅赛德斯-奔驰-R级-产品使用说明书-R350 4MATIC-251165-Rclass.pdf VIP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电期末试题集及答案(8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