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的理论综述1..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桩的沉降计算方法综述 摘要: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它由桩和桩顶的承台组成。按桩的受力情况,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桩的沉降分为单桩和群桩两种沉降。单桩受到荷载后,其沉降量由下述两部分组成:桩自身的压缩变形和桩底以下土层的压缩。目前,计算单桩沉降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分层总合法、弹性理论法、荷载传递分析法、剪切变形传递法、数值计算法及其他简化算法,这些方法都是在一定的简化基础上考虑一种或几种因素对桩基沉降量的影响。而对于群桩的沉降计算;当桩都为端承桩时,由于不需要考虑群桩效应,故可将单桩的沉降作为整个桩基础的沉降;当桩都为摩擦桩时,由于要考虑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承台的影响等。其沉降计算方法有等代墩基法经验法、明德林一盖得斯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等。 关键词:桩基础 计算方法 沉降 现有方法评述 分析 1 单桩沉降的组成 在竖向工作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沉降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 (1)桩身混凝土自身的弹塑性压缩Ss; (2)桩端以下土体所产生的桩端沉降Sb; 单桩桩顶沉降S。可表示为:S。=Ss+Sb 现行规范通常假定桩身混凝土为弹性材料,用弹性理论进行桩身压缩计算。 桩端以下土体的压缩包括:土的固结压缩变形和钻孔桩的桩端沉渣压缩等。除了土体的固结变形外,有时桩端还可能发生刺入变形(土体发生塑性变形)。对固结变形可用土力学中的固结理论进行计算,固结变形产生的沉降,是随时间而发展的,具有时间效应的特征。当桩端以下土体的压缩与荷载关系近似为直线关系时,也可以把土体视作线弹性介质,运用弹性理论进行近似计算。对刺入变形目前还研究不够,无法很好预测[1I。目前一般假定桩端位移和桩端力成线性关系。另外,钻孔桩桩端沉渣也会产生压缩变形。 在工程上可根据荷载特点、土层条件、桩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桩基沉降计算模式及相应的计算参数。沉降计算是否符合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参数的选择是否正确。 2 各种单桩沉降计算方法的原理[1][2][3] 2.1 荷载传递法 荷载传递法亦称传递函数法,由Seed及Reese于1957年提出,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简化方法,这种方法是从规定的荷载变形传递方式来计算桩对荷载的反应。其基本思想是:将桩划分为一系列等长的桩段(弹性单元),每一桩段与土体之间的联系用非线性弹簧来联系,桩端处土体也用非线性弹簧与桩端联系,以模拟桩-土之间的荷载传递关系。 Guo(2001)提出了一种弹脆塑性模型,以考虑桩周土体的软化性状,这也是三折线模型中的一种。 将桩与土之间的接触简化为弹簧连接,易推得 式中的 即桩侧阻力的传递函数,只要该函数能够确定,解上述方程即可得到桩的位移。目前荷载传递法的求解有三种方法:解析法,变形协调法和矩阵位移法。解析法由Kezdi(1957)、佐滕悟(1965)等提出,把传递函数简化假定为某种曲线方程,然后直接求解。Coyle(1966)提出了迭代求解的位移协调法,曹汉志(1986)提出了桩尖位移等值法,这两种变形协调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考虑土体的分层性和非线性,因此应用比较广泛。矩阵位移法(费勤发,1983)实质上是杆件系统的有限单元法。 2.1.1 荷载传递法的研究 Kezdi(1957)以指数函数作为传递函数对刚性桩进行了分析,对柔性桩,采用了级数法求解。佐腾悟(1965)提出了线弹性全塑性传递函数,并在公式中考虑了多层地基和桩出露地面的情况。 Vijayvergiya(1977)采用抛物线为传递函数。 考虑到桩周土体在受荷过程中的非线性,Gardner(1975)、Kraft(1981)分别提出了两种表达形式不同的双曲线形式的传递函数。 潘时声(1993)根据实际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提供的桩侧土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极限阻力,也提出了一种双曲线函数来模拟传递函数[4I。 陈龙珠(1994)采用双折线硬化模型,分析了桩周和桩底土特性参数对荷载一沉降曲线的影响[5]。 王旭东(1994)对Kraft的函数进行了修正,引入了一个控制性状的参数Mf[6]。 陈明中(2000)用三折线模型作为传递函数,考虑了土体强度随深度增长的特性,推导了单桩荷载一沉降关系的近似解析解[7]。 Guo(2001)提出了一种弹脆塑性模型,以考虑桩周土体的软化性状,这也是三折线模型中的一种。 辛公锋(2003)也提出了一个考虑桩侧土软化的三折线模型[8]。 刘杰(2003,2004)则针对侧阻软化情况,用矩阵传递法推导了单桩在均质土和成层土中荷载沉降关系的解析解。 赵明华等人(2005)提出了一个侧阻统一三折线模型,能够考虑侧阻的非线性弹塑性,理想弹塑性以及侧阻软化情况,并用于单桩承载力研究[9]。 2.2 剪切位移法 剪切位移法是假定受荷桩身周围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