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和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WORD格式.资料 . PAGE 专业.整理 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与经验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生产条件恶劣,经济贫困,是国家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青海省大通县以沟道建设为重点,系统配套工程、生物措施,并辅以水利、能源、人饮等工程,通过近30年持续不断的生态建设,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大通县逐步摆脱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子。 1、大通县的自然、社会状况 大通县是一个以回族、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省会西宁市辖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大通地处青海省东部,位于湟水以北,祁连山南,海拔2280—4622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并多发暴雨式出现。全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1978km2,占总面积的64%,强度侵蚀面积占流失面积的40%,耕地面积69万亩,以旱地为主。由于沟壑纵横,地表破碎,降雨集中,土壤以黄土和栗钙土为主,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全县辖9镇11乡18个社区居委会和289个村委会,总人口44.98万人,全县有汉、回、藏、蒙古族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4%,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治理成效 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通县各级水利水保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践国务院、水利部治水思路,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先后启动实施了重点小流域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二、三期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沙棘资源建设、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截止2010年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4.26 km2,1998年以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7.47km2,其中梯田169.4 km2, 水保造林146.74km2, 种草61.33 km2,1998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6.69 km2,其中水保造林172.07km2,种草58.8 km2,梯田70.79 km2,围栏封育74.68 km2,建成治沟骨干工程25座,中小型淤地坝174座,土(石)谷坊994座,沟头防护185座,田间道路 3、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项目从立项开始,省水保局、市水务局及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就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的项目领导机构,把项目建设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了协调督促检查,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依靠科技,创建精品 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引进推广应用高新科技成果,加大科技投入,创建精品示范工程,提高科技含量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精心施工,在旱作造林中推广应用FA旱地龙、根宝二号、保水剂、ABT生根粉等抗旱科技产品,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坡改梯”工程建设中,严格按上规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施行集中治理、规模治理,形成万亩以上梯田地块7片,浅山地区8个乡(镇)已基本实现了梯田化。 (三)加强沟道工程建设 结合我县水土流失区山大沟深,滑坡、泥石流频发的特点,突出沟道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坝系体系,层层拦泥蓄水,沟坡兼治,稳定沟坡,解决了两岸的交通和人畜饮水等问题,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如我县寺沟流域、洪水沟流域坝系体系已初步形成,成为了全省小流域坝系建设的典型。 (四)大力推行工程建设“七项制度” 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认真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项目监理制、项目公示制、投工投劳承诺制、资金报账制、项目质量责任制七项制度,建立健全了“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五)创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为体现综合治理效应,加强对农、林、水、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将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国债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建设项目、退耕还林草等项目向项目区内倾斜,带动各部门及广大干部共同参与项目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特色农业等其它各项农村工作,形成了良好工作局面。 (六)强化监督,加强管理、保证治理成果 在项目建设中,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生态型水保旅游业为突破口,强化监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