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方法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質性研究方法概論 齊力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系 副教授 一、質性研究與計量研究的對稱性? 計量與質性研究方法名稱上似有明顯的對稱性。其實,計量研究較宜視為一般經驗研究中的一種特例。一般經驗研究沒有理由排斥計量研究,但是也沒有理由獨尊計量研究。獨尊計量研究,是實證主義(positivism)思維下產生的態度,以計量標榜客觀性、標準化性與可概推性。 一、質性研究與計量研究的對稱性? 關於人類社會現象的研究,不能忽視行動者的主體性(subjectivity),這是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最不同於社會科學的地方。從而行動者會對於自身的行動與其他事物進行詮釋,並賦予「主觀意義」(subjective meaning)。這種主觀意義並非真相(reality)之外的添加物,而是真相的重要構成部分。 二、常被介紹的質性研究方法 訪談法、觀察法、焦點團體討論(focus group discussion)、文獻法、民族誌(ethnography)、歷史研究、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方法、敘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行動研究、多元方法(multi-method)… 其他 符號互動論、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現象學的社會學(phenomenological sociology)、詮釋學(hermeneutics)、俗民方法學(ethnomethodology) 、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三、質性研究方法的地位 在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法的介紹中,常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質性研究方法。甚至在許多場合裡,一項計量研究也常較質性研究更易獲得專業上的肯定。即使是在一本兼陳質性與計量研究方法的參考書裡,質性與計量兩種研究方法間的主從關係仍然隱約可見。計量研究所提示的判斷研究優劣的標準,似乎還是比較具有主流地位。 三、質性研究方法的地位 質性研究常被視為整個研究的前導部分,相對於後期的計量研究而言,它常被認為是比較不嚴謹的、未標準化的、不重要的。質性研究的專業地位常是在這樣的討論脈絡裡被定型, 三、質性研究方法的地位 質性研究方法一直未能發展成為較有系統的、明確且標準化的程序。這可能是質性研究方法被忽視的主要理由。但是… 四、三種研究取徑 以上的三種研究取徑,目前尚處於彼此爭議不休的階段,還沒有一種超越的綜合理論,能將三者統一。這也使得研究者常被迫要採取某種取徑,並在研究中為自己的立場進行自我辯護,尤以詮釋取徑為然。 四、三種研究取徑 實證主義基於其思考邏輯,自然傾向計量性的研究。因為計量較能避免主觀的、感性的特質摻雜在研究過程中。故能符合實證的客觀性要求。但是,部分實證研究仍然可能採取質性的方法,換言之,選擇質性研究方法並不必然是非實證主義取徑的。 實證取徑的研究者會選擇質性研究方法,常因為研究所處的階段尚不便採行計量的方法,或是研究者的條件尚無法進行計量的研究。這些方法常被視為研究的前導部分。整個研究最後的目的也仍然是在於找到法則,或對事物提出因果性的說明。 質性研究與詮釋取徑更具有選擇的親近性。質性研究適合展現詮釋取徑所欲展現的社會世界的形貌。對詮釋取徑的研究者而言,社會研究的目的是在發展對社會生活的了解,以及發現他們在自然狀況下的人們如何建構意義。他們想知道,對被研究者而言,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他們所關切的,或者個人如何經驗日常生活。 詮釋研究者研究有意義的社會行動,而不只是外在的、可客觀觀察的人類行為。社會是人們附上主觀意義的行動,是帶有目的或意圖的活動。研究者必須將行動者的理由以及行動的社會脈絡納入考慮。人類行為是在人群互動的過程中獲得意義。那些人共享一個意義系統,使他們能把人類行動詮釋成某個具有社會關聯的暗語或行動。 關於意義的陳述,顯然不是數字所能充分傳達的。它必然要依賴敘述,而且要通過脈絡的呈現,才能將意義展現。所以,詮釋取徑的研究對於質性研究方法覺得較能親近。 批判取徑的經驗研究也較常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不過,其主要理由可能不同於詮釋取徑。詮釋取徑是為了便於掌握意義而採用質性研究方法,而批判取徑則較常是為了發掘社會的深層結構,以便進行批判,而採取質性研究方法。 計量研究可能通過數量分析而發掘到行動者未能意識到的因果法則。不過,計量研究所揭露的結構特徵,常是外部的、型態學的結構。計量研究在揭露整體結構或深層結構上,有相當的侷限性。它往往會將脈絡抽離,致使「結構」變得過於抽象、空洞,以致不但事情變得不易理解,甚且形成曲解。 三種研究取徑都可以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不過,從詮釋與批判取徑出發,質性研究方法的獨立性與優越性才獲得充分的肯定。擬採取質性研究方法的研究者應該能充分認識這三種不同的研究取徑,以便適切選擇質性

文档评论(0)

开心就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