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狮城天下地产
中国·湖南益阳项目
前期市场调研报告
;
君悦(北京)企业集团 地产事业部
禾臣创致(莆田)房地产全程营销有限公司
2007 年 11 月 26 日
1
目 录
第一章:益阳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第 03 页第二章:益阳房地产市场分析。。。。。。。。。。。。。。。。。。。。。。。。。。。。。。。。。。。。。。。。。。。。第 05 页第三章:项目篇。。。。。。。。。。。。。。。。。。。。。。。。。。。。。。。。。。。。。。。。。。。。。。。。。。。。。。。。。。。第 12 页第四章:物业发展规划建议。。。。。。。。。。。。。。。。。。。。。。。。。。。。。。。。。。。。。。。。。。。。。。。第 16 页第五章:后记。。。。。。。。。。。。。。。。。。。。。。。。。。。。。。。。。。。。。。。。。。。。。。。。。。。。。。。。。。。。。第 20 页
2
第一章:益阳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第一节、益阳市概况
一、市域慨况
益阳位于北纬 27°58ˊ38″至 29°31ˊ42″、东经 110°43ˊ02″至 112°55`48″,东西最长
距离 217 公里,南北最宽距离 173 公里,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
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
全市辖桃江、安化、南县三个县,沅江一个县级市和一个大通湖区,市区设赫山、
资阳、朝阳三个区。全市总面积 12144 平方公里,为全省总面积的 5.83%,其中山地占
39.71%,丘陵占 10.05%,岗地占 6.7%,平原占 32.44%,水面占 11.10%。总人口 460 万,市区面积 40 平方公里,人口 40 万。
二、交通
益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长益高速公路、石长铁路、319 国道穿越境内,是省会长沙
通往大西南的要道。水路经洞庭湖、内通湘、资、沅、澧四水,外达长沙各口岸。湘黔铁
路穿越安化县境,洛(洛阳)──湛(湛江)铁路线在益阳设立枢纽站。
3
三、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区境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文物证明,距今 5000 年左右,东周以前,区境属《书·禹贡》所载
九州中的荆州管辖。战国时期为楚国黔中郡属地。秦属长沙郡。西汉初年置益阳县,以县治位于益水(今资水)之阳而得名,
是为区境置县之初。时益阳县境辖今益阳市及邵阳和娄底两市各一部分。南朝梁时置药山县(今沅江市),宋置安化县。清
末,设南洲直隶厅(今南县)。其间 2100 多年,境内属县虽有增加,但未形成地区(府、州)级行政建置。各县沿革与隶属
关系,则随朝代更换,颇多变化。
1994 年 3 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从此标志着地级益阳市的成立。全市辖 3 县(南县、桃江、
安化)、1 市(沅江市)、2 区(赫山、资阳)、5 大国营农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盘、千山红、茶盘洲)和大通湖渔场。
第二节、益阳市经济发展概况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 年,全市生产总值为 336.19 亿元,增长 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89.16
亿元,增长 7%;第二产业增加值 102.2 亿元,增长 16.5%;第三产业增加值 144.83 亿元,增长 12.3%。人均生产总值为 8088
元,增长 11.7%。经济结构继续改善。2006 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8.1∶28.6∶43.3 改善为 26.5∶30.4∶
4
43.1。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 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7.9%,
推动经济增长 4.5 个百分点。工业占 GDP 比重为 26.1%,比上年上升 2.1 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值 38.75 亿元,增长 24.9%。
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优质稻米、林纸竹板、水产畜禽、棉麻纺织、油蔬茶果
五大产业链基地面积突破 1000 万亩,新增省级龙头企业 3 家,市级龙头企业 39 家,
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94 个。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2006 年城镇化率 35%,比上
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 19.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8%,实现了
财政收入与 GDP 同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 11.59 亿元,增长 25.5%;上划中央“两
税”5.28 亿元,增长 26.1%;上划所得税 2.15 亿元,增长 18.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 45.08 亿元,增长 4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6 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 87.7 亿元,增长 19 %。骨干企业明显增加。一批新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