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话剧史》题库.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国当代话剧史》题库 名词解释 (共40题) 无冲突论 戏剧界倡导“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值得讲到否定的现象,应该只表现肯定事物。”其结果是没有揭示本质矛盾的作品问世,没有内心独白,没有讽刺作品,没有现代意识作品和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状态的作品,只有表现好人好事的作品。 反无冲突论 1953年斯大林去世。 同年同月,法捷耶夫在作协理事会上指出无冲突论的荒谬性。 《真理报》发表《进一步提高苏联戏剧创作水平》的文章,提出“干预生活”的口号,要求作家积极地干预生活,深入研究现实,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解冻文学 名出爱伦堡长篇小说《解冻》,1955年发表,第一次正面描写苏联政治斗争,反思斯大林肃反问题,以冰河解冻喻意斯大林时代的结束。 反官僚主义文学 将反思的对象从政治问题扩大至苏联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机关中的官僚主义。代表剧作是佐林的《客人》。 干预生活 《真理报》发表《进一步提高苏联戏剧创作水平》的文章,提出“干预生活”的口号,要求作家积极地干预生活,深入研究现实,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典型—本质论 典型—政治论 先进人物在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田汉指出,先进人物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显著地位与领导作用,不能不要求我们的创作服从生活发展的规律,使他们在作品中占有主导地位。 “典型—本质论”和“典型—政治论”将文学创作的典型化与哲学、政治学的抽象性、代表性混为一谈,导致图解政治、政策的作品泛滥。 独幕剧 话剧创作形式的一种。由一幕构成,人物较少,情节集中,生动活泼。 话剧创作初始阶段就有独幕剧,如胡适《终身大事》、田汉《获虎之夜》等。 丁西林的独幕剧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代表作品《压迫》、《一只马蜂》等,他的剧作语言机智俏皮,大都采用二元三人结构和欺骗和伪装的母题,是一种典型的学者幽默。 第四种剧本 1957年6月11日《南京日报》刊登黎弘文章《第四种剧本——评布谷鸟又叫了》。黎弘是刘川的笔名。代表作品是岳野《同甘共苦》、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鲁彦周《归来》、王少燕《葡萄烂了》、何求《新局长到来之前》等。 小说体戏剧 老舍戏剧创作的独创,受布莱西特戏剧观念的影响,同时融入他自己对戏剧的理解。主要特征: 人物第一 “我在构思时先想到人物。” ——老舍 由人带戏,戏因人设 弱化冲突,塑造性格 多人多事 语言技巧圆熟 人物对话处理:开口就响 雅俗结合,俗中求雅 场景选择独到 例:茶馆的中国特色,五方杂处之地,矛盾冲突集中的地方。 斯坦尼体系 斯坦尼体系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总结前人演剧体系的基础上创造,其核心是“精神的艺术真实”,他主张演员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完成对形象的再现,而要想在舞台上再现角色形象,就必须把角色体现得真实和深切,这种真实不是自然主义的小真实,而是“演员情感的最高的、精神的艺术真实”。他认为“对于观众的活生生的人的机体来说,没有什么比演员本身活生生的人的情感更有感染力的了。观众只要感觉到演员的敞开的心灵,窥视它,认识到他的情感的精神真实及其表露的形体真实,他们马上就会倾心于这种情感的真实,无法控制地相信在舞台上所看到的一切。” 为了让观众感觉到舞台上的场景其实就是生活中的真实的存在,同时也为了让观众感应到演员表演情感的真实,并推而广之相信舞台上演出的一切,进而自觉融入其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舞台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假想在观众与演员之间仿佛存在着一堵墙,演员在墙内演绎真实生活的片段,而观众则在这堵透明的墙外观看墙内演员的表演。由于舞台本身是一个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空间,现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假想的这堵透明的墙就被认为是“第四堵墙”,它阻隔了演员与观众,使舞台表演和情感交流完成在一个自足的空间里,而观众则通过观剧并投入情感,通过分享舞台上人物的精神世界来实现与演员的沟通。在斯坦尼的体系里,他一方面要求演员体验角色,无限地接近角色,另一方面,又通过演员对角色的真实再现达到对观众的情感的引导,这样,通过角色,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沟通达成了,整个剧场成了一个沉浸在“精神的艺术真实”的世界里。 叙事体戏剧 布莱希特将自己所追求的戏剧命名为叙事体戏剧,或称为史诗戏剧。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戏剧性”的涵义就是叙情的,冲突的和非常态的事物,戏剧的舞台表现追求就是用一以贯之的集中剧情将观众的感情引发出来,保持下去,产生共鸣。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数千年(可以认为斯坦尼休系就归于此类),然而进入20世纪,人类的思维不断丰富,思辩不断深化,戏剧的创作也应突破原有编剧技法,采用自由舒展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让观众通过戏剧的演绎对生活作出判断,作出批评,作出反思,让戏剧成为生活的史诗化反映。因此,有人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称为史诗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