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证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二、小儿积滞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二)辨证施护 (一)乳食内积   证候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医学教育网整理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主方乳积者,选消乳丸加减。食积者,选保和丸加减。 (二)脾虚夹积 证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稀溏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治法 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主方 健脾丸加减。 十三、疮疡 疮疡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 疖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掀红疼痛,范围多在3cm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则不易治愈。本病相称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痈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称为疽。颈部痈俗称“对口疮”,背部底部开始。 (一)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皮肤外伤 2.嗜食膏粱厚味、辛辣刺激食物 3.风温、风热、气郁、火郁、湿热、湿火 (二)辨证施护 1初起期 患处皮肤红肿明显,质软无头,疼痛剧烈。但很快结块,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面积约6—9cm左右,质地坚韧,界线不清。此时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恶心等。 方药:仙方活命饮 2.成脓期 化脓时,局部肿势高突,中央可有多个脓栓,局部按之中软。 方药:透脓散 3.溃后期 破溃后流出黄色质稠脓液。痈溃烂成蜂窝状。若脓排出通畅则肿消痛止,全身症状也随之消失。 方药:托里消毒散合八珍汤 疔 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呈小结节,并可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继而中央变软,出现白色小脓栓。 疔疮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好发于面部和指端。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 (一)病因病机 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以及酗酒等因,引起脏腑积热,毒自内发所致。若毒邪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候。 (二)辨证施护 1.热毒蕴结 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多因外感风邪火毒,或因外伤感染而发.其证多发于颜面,四肢以及躯干部位.证见发病急,变化迅速,初起者形如粟米状,形虽小而质坚硬,根基深在,继则焮热红肿,肿势速增而疼痛转剧,待脓溃疔根出者始可肿消痛减而渐愈.若处理迟延不当,或失治误治,致热毒更甚者,易成走黄之险证. 方药:五味消毒饮 2.火毒炽盛 壮热口渴,便秘尿黄;邪毒内陷入营,扰乱心神,故烦躁不安,神昏澹语;阴液不足,毒邪阻滞,则疮口千枯无脓,闷热剧痛,疮色紫滞;由于正不胜邪,邪毒内陷,则疮顶不高,根盘散漫。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 3.余毒未尽 肿势局限,根软脓溃,脓栓排除后肿痛渐消,伴低热口干,神疲乏力,脉数。 方药:四妙汤 湿疮  湿疮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伴有瘙痒糜烂流滋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中医文献记载有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等多种名称。相当于西医的湿疹。本病具有多行性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 (一)病因病机 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致肌肤甲错。医学教育网整理发于小腿者则常由经脉弛缓、青筋暴露,气血运行不畅,湿热蕴阻,肤失濡养所致。 (二)辨证施护 1.湿热浸淫 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治宜清热祛湿,可先用下列药方: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 见于慢性湿疹。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下列药方: 除湿胃苓汤 3.血虚风燥型 常见皮损泛发,皮肤粗糙,痒甚,

文档评论(0)

zj1823223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