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另外,某些药物作用趋势不明显,如南瓜子,具有杀虫作用。 还有一些药物作用趋势具有双向性,如:麻黄——即能发汗解表(升浮之性),又能利水消肿(向下的趋向);川芎——既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又能“下行血海”活血调经。 5、升降浮沉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①改变病势趋向,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纠正机体功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②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通常情况下: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不宜用沉降。 病变在下、在里——宜用沉降,不宜用升浮。 病势(趋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某些情况 必须升降同用,以调节气机,恢复脏腑功能。交泰丸中黄连、肉桂的配伍,一升一降 麻杏石甘汤中石膏、麻黄的配伍,一升一降 第四节 归经 1、归经的概念: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是中药性能的重要内容。 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 经——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归经的源流: 最早在《内经》有“五入”、“五走”的记载。 《伤寒论》有六经辨证用药理论的记载,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本草衍义》《本草拾遗》将药物定向定位的归经与脏腑经络联系在一起。 金元时期《珍珠囊》正式把归经作为药性,标志着系统的归经理论已确立。 至清代,沈金鳌正式提出“归经”一词。在《要药分剂》一书中,于每味药下均列“归经”一项,用以说明药物的作用范围。至此归经理论得以完备。 2、归经的理论基础和确定: 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从药物的疗效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经络可沟通人体内外表里,所以一旦发生病变,体表病变可通过经络传到内在脏腑,内在脏腑病变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上来。 心——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血瘀心痛 肝——眩晕、胁痛、巅顶头痛、抽搐、目赤昏花 肺——感冒、气喘、咳嗽、胸闷、浮肿 胃——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归经理论是通过脏腑辨证用药,从临床疗效观察总结出来的。 归经的方法: 六经用药的归经方法 卫气营血,三焦用药的归经方法 归经的方法不同,但都与脏腑经络密不可分,脏腑经络学说是归经的理论基础。 此外,还有根据药物自身特性进行归经的方法。 4、归经的意义 (1) 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如清热药由于归经不同可治疗不同部位的热邪。 (2) 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如治疗头痛的药物由于归经不同而应用不同。 (3) 依据脏腑经络学说,注意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恰当选择药物。 (4) 必须和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全面。 (5)借归经理论掌握药物所治的众多病证。 (6)根据五味与归经的关系指导加工炮制药物。 4、引经 在归经理论中,前人认为一些药对机体的某一部分具有特殊的作用,其选择性特别强,并且 可以引导同用的其他药物打于病所,而提高疗效,因此,将这些药物称为引经药,其所具有的特殊归经作用称为引经。 桔梗:引药入肺 牛膝:引药入肾 4、学习归经理论应注意的事项 (1)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 (2)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第五节 毒性 一、古代“毒性”的含义 1.“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 2.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3.药物的偏性。景岳“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也。”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毒性: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剧毒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剂量已经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安全系数小;也指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 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的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多与药物自身特性、炮制、配伍、制剂等多种因素有关。 由于中药常见一药多效能,如常山既可截虐,又可催吐,若治疗疟疾,则催吐就是副作用,所以中药副作用还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中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