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与癌症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便秘与癌症 便秘 现代人为进化付出的代价 老年人消化道功能的衰退的标志(美国:12-28%);北京:男:6%,女:24%。 肿瘤患者“额外”的痛苦(健康课堂调查:86/226,即:33.6%) 止痛药物使用的“瓶颈” 人类排便参数-1 3次/天 —— 3次/周 欧美: 1次/天 67.8% 1次/2天 21% 其它 11.2% 80-120g/天 发展中国家:1次/天 约80% 300-500g/天 人类排便参数-2 上海(358名) 6±2次/周 早晨定时42.1% 不定时 48.3% 粪便湿重 男:298.9 ± 132.0g/d 女:266.4 ±112.9g/d 单次排便时间 男:6.9 ± 5.4 min 女:5.8 ± 3.9 min 第一块粪便排出时间: 男(31 ± 41)S 女:(43 ± 58)S 便秘研究的历史回顾 1965年英国对655例女性及400例男性排便习惯的研究 确定正常排便次数为:每日3次至每周3次之间。这一 结论一直延用至今。 1988年罗马会议制定便秘诊疗规程。 1992年Rome I标准制定 1999年Rome II 标准制定,目前普遍采用。 1999年5月我国便秘诊治暂行标准制定(山东潍坊) 2000年美国肠道病协会(AGA)在Rome II 标准基础上制定美国标准 ,不断更新。 慢性便秘的定义----罗马Ⅱ标准 具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 (1)1/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 (2)1/4的时间有粪便呈团块或硬结。 (3)1/4的时间有排便不尽感。 (4)1/4的时间有排便时肛门阻塞或肛门直肠梗 阻。 (5)1/4的时间有排便需要用手法协助。 (6)1/4的时间有每周排便3次。不存在稀便, 也不符合IBS(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慢性便秘的三大症状 便秘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 常出现下述三种排便障碍中的任何一种组合 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 粪便干结坚硬 慢性便秘的临床表现 便秘的评分系统 (Constipation score,CS) 根据腹部X-线检查发现结肠内充盈粪便的比例进行评分 0=none,1=50%,2=50%,3=100% 按4段分别记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每段满分为3分 CS7/12需要治疗 便秘的解剖生理基础 小肠 结肠 直肠 肛门 对排便功能的影响, 依次增加 直肠 全长15cm 中部(壶腹)膨大,有压力感受器 “球囊逼出试验”:50ml温水注入后,5分钟内排出 肛门直肠角≈90度,提肛时大于90度 提肛肌: 耻骨尾骨肌 回肠尾骨肌 坐骨尾骨肌 肛门括约肌 内括约肌:平滑肌组成,阻碍液、气体静息压75% 外括约肌:由三束骨骼肌束组成(红白肌纤维),静息压50% 两者协调共同完成排便 结肠的收缩(环形肌收缩为主) 袋状收缩 混合碾磨食物 集团收缩 1cm/秒,推进食物前行 巨大移行性收缩 1-2次/日,每次大于10cm,起源于横结肠,刺激直肠产生便意 结肠的运动(纵行肌收缩为主) 袋状往返运动 多袋往返运动 蠕动 外来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 胆碱能神经纤维: 占多数 增强胃肠运动和分泌 肽能纤维:占少数 为抑制性纤维 舒张平滑肌、血管,加强胰腺分泌 外来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 内在神经系统 1.运动神经元:管理运动功能的神经元. 其轴突与平滑肌、腺体及血管发生联系. 2.感觉神经元:管理感觉功能的神经元. 其轴突与胃肠壁的机械、化学和温度感受器发生联系. 3.中间神经元: 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胃肠道运动增强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