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2010·福建)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全诗,赏析“隐者”的形象。   对比烘托:本诗以写景为主,前两句是写其居住的自然环   境,“隐者”住在一个山坳中,通向此山只有一条小路,“寒云”二字则写出了住处之高峻。三四句则写人的活动,也就是隐者的生活,在这里喝酒不出门,幽静无打扰。答题时要结合“注释”来理解,注释②点明了“山翁”与隐者的关系。明确了这些后,在答题时要通过自己的分析概括对人物形象进行定位。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性格+身份)。点形象 (2)结合诗歌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表达技巧)。析形象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寄寓情感)。明效果   [参考答案] 1.诗中的隐者是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士形象。2.前二句通过对幽僻环境描写,表现了他的远离世俗。后两句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山翁的洒脱。3.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是作简要分析。   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刻画法:   [参考答案]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分析诗歌的事物、景物形象: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读此咏物诗,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结合“有心”来分析。“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因此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   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07全国Ⅱ)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尘埃)。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列举景物:开阔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意境:   常考意象:月,雁,杜鹃,芭蕉,乌鸦,夕阳…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炼字+意境)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分析诗歌的诗眼:   (2003·全国)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   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怅然若失,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问,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