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厦门大学是由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侨领陈嘉
庚先生于 1921 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
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于 1937 年改为国立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学校
取得历史性飞跃发展。1952 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63
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 年起先后被国家列入“九五”、“十五”重点建设大学。
1997 年被列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1 年被列入“985 工程”重点建
设计划,成为国家首批重点支持建设的院校之一。
(一)历史底蕴深厚,名师英才辈出
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上世纪20 年代,厦门大学就已成为我国南
方科学文化研究重镇,海洋生物和国学研究在全国享有盛誉, 1926 年创办的厦门大
学国学院,被当时媒体称为有“北大南移之势”。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闽西,弦歌
不辍,机电研究引起国际物理学界关注。40 年代初,学校连续两年在国民政府举办
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赛”中蝉联冠军,一时名震全国,载誉海外,被国际
友人誉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大学”;被当时国民政府称为“东南唯一国立学府”、
“粤汉铁路以东仅存唯一最高学府”和“国内最完备的大学之一”;国民政府教育部
传令嘉奖厦门大学的教学工作,学校由此获得“南方之强”之美誉。
学校注重学科建设,勇于创新,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引领和开创了一批
新学科和新专业。如在厦大诞生了第一个航空系、第一个机电工程系、第一个海洋
系、第一个新闻传播系;率先在全国设立了海洋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广告学专
业、半导体专业、金融工程专业,在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中率先开办音乐教
育、美术教育专业。上个世纪30 年代,在林文庆校长领导下,学校就已经建设成为
具有 19 个系,涵盖文、理、法、商、教育、工等多科性大学。抗战时期,在极端困
1
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难的情况下,校长萨本栋苦心经营,积极发展工科,将学校学科建设推进到一个新
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在50 年代初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学校的一批学科被调整到其
它高校,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如航空工程学系调出与清
华大学等学校的航空系合并,另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后经调整成立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土木、机械和电机三系被调整到浙江大学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政法系归并到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企管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
财经大学);海洋系先后调整到山东大学和青岛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农学
系与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现福建农林大学);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
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1958 年,学校全部工科教师和部分物理、化学、生物教师
被调入福州大学,全力支持福州大学建设。这些调整出去的学科后来均整合成为这
些高校的优势学科。与此同时,在王亚南校长和全体师生励精图治下,学校对保留
下来的学科重新进行整合、充实和提高,并开拓了一批新的学科增长点,如马克思
经济学理论研究、部门经济学研究等,为日后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84 年办学中,学校名师云集,群贤荟萃。著名医学家林文庆、物理学家萨本
栋、生物学家汪德耀、经济学家王亚南、化学家田昭武曾先后出任校长;曾在学校
工作学习的两院院士有57 人,其中29 人曾在学校求学,他们是著名化学家卢嘉锡、
蔡启瑞、张存浩、邓从豪、张乾二、田昭武、林尚安、梁敬魁、万惠霖、吴新涛、
郑兰荪、蒋民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林群、柯召,著名生物学家伍献文、曾呈奎、
陈宜瑜、唐崇惕、林鹏、肖培根,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刘思职、曾融生,著名机
电工程专家陈一坚、艾兴、阙瑞麟、张启先、许居衍。另有一大批名师名家汇聚学
府,执掌教坛。如著名语言文学家鲁迅、林语堂、沈兼士、施蛰存、周辨明、罗常
培、黄典诚、郑朝宗,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郑天挺、张星烺、傅家麟、韩国磐,
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陈万里,著名哲学家张颐、陈定谟、邓以蛰、汤用彤、朱谦
之,著名化学家纪育沣、傅鹰、蔡馏生、钱人元、陈国珍,著名生物学家秉志、陈
子英、唐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