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观与客观之间——从顾颉刚难地题到层累说的变型.docVIP

在主观与客观之间——从顾颉刚难地题到层累说的变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主观与客观之间——从顾颉刚难地题到层累说的变型

史学:在主观与客观之间 ——从顾颉刚难题到层累说的变型 刘光胜 (清华大学 历史系, 北京 100084) [摘  要]:如何在现代学术立场上,证明古书、古史的真伪是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顾颉刚难题”到“汉代改造说”、“古代文献不断重写”,层累理论不断发展,我们对进行了深入剖析。今天的史学研究中有把王国维和顾颉刚刻意对立起来的倾向,其实他们活着的时候也不是这样。二重证据法和层累说应当结合起来,用二重证据法探讨古史真相,用层累说积极的一面,研究传说演变,那么,我们古史研究又会是一番新的景象。 [关 键 词]:史学;二重证据法;层累说;“汉代改造说”;“古代文献不断重写” Abstract: In the modern academic position,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prove the authenticity of ancient history and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history theoretical research. From the Gu Jie-gang problem to transform in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Continuous rewriting of the ancient literature, we conducted deeply analysi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the Ceng-lei theory. In todays historical research, it is the tendency to deliberate Wang Guo-wei and Gu Jie-gang to the opposition, in fact, when alive they were not so. Er Chong Zheng Ju Fa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Ceng-lei theory. Using Er Chong Zheng Ju Fa to explore the truth of the ancient history, using the positive side of Ceng-lei theory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legend, then we study of the ancient history will be some new scene. Keywords: historical Studies; Ceng-lei theory ;Gu Jie-gang problem; transform in the Han Dynasty 1925年王国维先生给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讲课时,提出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互证的二重证据法,他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断言矣。”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王国维先生主张历史学应和考古学结合起来,借助地下新出土材料,来考辨古书的真伪, 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顾颉刚先生对王国维的说法并不服气,他说:“今人恒谓某书上某点已证明其为事实,以此本书别点纵未得证明,亦可由此一点而推知其为事实,言下好像只要有一点真便可证为全部真。其实,任何谬妄之书亦必有几点是事实。《封神榜》,背谬史实之处占百分之九十九,然其中商王纣、微子、箕子、比干、周文、武等人物与其结果亦皆与史相合。今本《竹书纪年》,伪书也,而其搜辑《古本纪年》亦略备,岂可因一部之真而证实其为全部真邪!”顾颉刚:《顾颉刚读书笔记》,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第2340-2341页。顾颉刚认为, 顾颉刚:《顾颉刚读书笔记》,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第2340-2341页。 张京华先生把顾颉刚的上述回应称为“顾颉刚难题”,他认为“顾颉刚难题”包含两点内容:一是考古学能否提供第一时间的原始记录来印证古书的年代?二是提供的原始记录从数量上能否印证古书的全部内容?他说:“上古实物特别是文字与文献的遗失,使得‘以全部之真证全部皆真’为不可能,使得古史重建‘拿证据来’为不可能,使得疑古‘永远有理’。”张京华:《顾颉刚难题》,《 HYPERLINK /kns50/

文档评论(0)

152****5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