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性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之性能

2.藥性論(安全生活─藥物安全─認識藥品) 王靜瓊 副教授 藥物有藥性,即指藥物之泛指中藥之性質與功效。此乃積我國歷代祖先長期與疾病作戰的實際經驗中,所得到用藥治病之規律;這些規律就是傳統中 藥醫學所謂之四氣、五味、歸經、毒性及效用,再加中國醫學之陰陽、臟腑、經絡等學問為理論基礎。中藥治病講求的是『辨證論治』,也就是歸納出疾病之屬性、疾病的部位、病勢之輕重,再加以治療,然而正確地用藥和病人之體質證後亦有密切之關係。 2.1.藥性 是指藥物進入機體後,反映出溫、熱、寒、涼、(平)之狀態,即其藥性又稱為四氣。 作用分類 溫熱性藥:具有助陽祛寒作用 ★熱性藥 生薑,五味子,川椒,續斷,麻黃,川烏,乾薑,白朮,菖蒲,丁香,良薑,吳茱萸,縮砂仁,附子,乳香,鹿茸,虎骨,紫蘇,麝香,當歸,烏藥,巴豆,獨活,厚朴,橘皮。 ★溫性藥 半夏,蒼朮,山藥,阿膠,防風,威靈仙,細辛,羌活,白芷,藿香,延胡索,何首烏,防已,杏仁,茴香,訶子,檳榔,杜仲,豆豉,麻子仁,黃耆,菟絲子。 寒涼性藥:具有清熱養陰作用 ☆寒性藥 澤瀉,海藻,菊花,薏苡仁,車前子,黃柏,地骨皮,薄荷葉,枳實,柴胡,山梔子,玄參,升麻,茵陳蒿,天門冬,大黃,黃連,地黃,芍藥,香附子,山豆根,旋覆花,荊芥,栝樓根,昆布,竹葉,牡丹皮,知母,牡蠣,桔梗,黃芩。 ☆平性藥 芡實,甘草,石斛,商陸,牛膝,人參,牛蒡子,酸棗仁,遠志,木通,豬苓,蓮肉,茯苓,麥芽,小麥,桑白皮,桃仁,五加皮,柏子仁,百合,赤小豆,連翹,大棗,烏梅。 分類方法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指出,「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因而能將熱証解除者為寒涼性藥,能將寒証解除者為熱性藥。 2.2.藥味 是指藥物的味道,辛、甘、酸、苦、鹹(澀)之特質,即其藥味,然而各種藥味,皆有不同功能。然而, 每一種藥都具有氣和味,同性之藥物也各有五味之差異,同味的藥物各有四氣之不同; 由於性味組和之不同,藥物之功能也迥異。 藥味之作用特徵 辛:具辛辣味者,作用多屬發散理氣。如:麻黃,桂枝,細辛,葛根,薄荷,橘皮。 甘:具甘甜味者,作用多屬緩和調補。如:人參,黃耆,甘草,枸杞。 酸(澀):具酸澀味者,作用多屬收斂止瀉。但仍有部份藥材味不酸,但有澀感,如龍骨、牡蠣等。酸味如酸棗仁,五味子,烏梅。 苦:具苦味者,作用多屬燥濕泄降。如:黃連,龍膽,大黃。 鹹:具鹹味者,作用多屬軟堅潤下。如:芒硝,紫草,旋花,海藻。 淡:無明顯味道者,稱為淡味,作用多屬滲泄利尿。如:茯苓,薏苡仁。 2.3、藥向 是指藥物作用的方向,可分為升、降、浮、沈,統括為升浮及沉降藥兩類。 作用分類 (1)升浮藥:其主要作用為發汗、 催吐。 發汗 :麻黃,桂枝,細辛,羌活,防風,葛根,升麻,薄荷。 催吐藥:瓜蒂,藜蘆。 (2)沉降藥:其主要作用為瀉下 、鎮吐。 瀉下藥:大黃,巴豆,麻仁。 鎮吐藥:半夏,竹茹。 分類的方法 藥性:溫熱性藥屬升浮,寒涼性藥屬沉降。 氣味:味道清香屬升浮,味道濃郁屬沉降。 質地:質地輕者,如花、葉類多屬升浮,質地重者,如根、莖多屬沉降。 2.4、歸經 是指藥物進入機體後,作用的標地。 歸經之理論學說 經絡學說 臟腑學說 藥物性能 藥物療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