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三六部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行三六部制

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形成的背景、方法和标准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背景: 汉武帝时期,军功爵制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方法: 察举制:从下而上 征辟制:从上而下 标准: 孝廉 评价: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察举制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汉末民谣 为何察举制在后期会出现这种情况? 《举孝廉图》 举孝廉的另类社会反响 1、进入“拼守孝年限”时代; 2、厚葬之风盛行。 3、汉武帝:察举征辟制(孝廉)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 九品中正 魏晋南北朝时保证世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仍保持曹操用人“不计门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魏文帝曹丕 3、汉武帝:察举征辟制(孝廉)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   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你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种文化现象是由我国古代一种什么著名制度造成的? 这种制度开始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什么时期? 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1)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2)统治者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创 立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完 善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用高官主持考试,把诗赋作为进士考试内容 宋 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减少考试科目,增加录取名额 僵化 明清 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文体为八股文 5、隋唐-清:科举制(实力) (1)发展历程: 隋文帝——隋炀帝(设进士科)——唐(完善,统一、定期) 读史感悟   材料一 唐太宗在金殿端午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材料二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三 在清朝,有个主考官出个《项羽拿破仑论》的作文题要考生做。一考生知道项羽啊,于是就写到:“项羽力能拔山,何况拿一破轮乎?”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科举制的评价。 5、唐代-清:科举制(实力) (1)发展历程: 隋文帝——隋炀帝(设进士科)——唐(完善,统一、定期) (2)评价: ①积极:扩大,成熟,提供;(课本P11) ②局限:考试范围狭窄,内容不实用,明清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科举考场 贡院内的号舍 唐代文人学士登科之乐 金榜题名 曲江宴饮 雁塔题名 月灯阁打马球 及第后宴曲江 ——唐·刘沧 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 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至今是否仍有可用之处?说说你的见解。 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选官制度 八股文 才学 门第 品行 军功 血缘 标准 八股取士 明清 科举制 隋唐 九品中正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 察举征辟 汉武帝 军功爵制 战国、秦、 西汉初 世卿世禄 西周 制度 朝代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选官的依据:血缘和门第转变为能力 选官的方式:推选转变为考试(逐渐规范化和模式化)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孟德斯鸠在其《论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