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间华工出洋研究论文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华工出洋研究论文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招工出洋合法化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已呈现出必然趋势。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将招工出洋合法化权利从广州一口扩展到了中国各通商口岸,由此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第二次鸦片战争;华工出洋;招工出洋合法化
Abstract:BeforetheOpiumWar,ChineselaborershadbeenbannedtogoabroadforworkbyQingGovernment,butafterthiswar,moreandmoreChineselaborerswentabroadandtherequirementforlegalizatio,theBigPowerlegalizedthispolicyandspreaditfromGuangzhoutoeveryothercommercialandtradingportsinChina.
Keywords:theSecondOpiumWar;Chineselaborersgoingabroadforwork;legalizationofemployingChineselaborersforoverseaswork
鸦片战争之前,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以及对海外反清力量的防范,严禁华工出洋是清政府的一贯政策。鸦片战争以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外人领事裁判权的获得以及各资本主义国家及殖民地劳动力的短缺等原因,华工出洋规模不断扩大。因沿海口岸非法招工活动日益猖獗,对正常的贸易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招工出洋合法化呈现出必然趋势。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使招工出洋合法化的大门首先在广州打开,《北京条约》的签订使招工出洋合法化从广州一口扩展到了中国各通商口岸。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华工出洋背景及原因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一直实行海禁政策,之所以实行这样的政策,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具有强烈的封闭性。清代前期,尽管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清初的社会仍然是以农业为根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形态。政府一贯主张“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又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耕地大量荒芜,农民死伤逃徙。尤其是在实行“迁界”的沿海地区,一片荒凉萧条景象。当清政权稳固之后,便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以增加国库收入,这种“强本抑末”的政策要求百姓安土重迁,从事“本务”。在统治者看来,那些出洋之人竟为小利远赴南洋经商,这是舍本逐末,必须制止。另外,实行这一政策还有赋税制度上的考虑。康熙晚年及雍正年间,在赋税制度方面进行了大改革。康熙五十一年颁令:“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1]1723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清查户口,保证财政税收,同时也可避免百姓因丁税太重到处逃亡,缓和阶级矛盾。正当清廷着力清查户口,落实新的赋税制度的时候,闽粤等省的人民却不断移民南洋,导致人丁“潜在外邦”,丁银自然无从征收,这样一来,国家的财政收入便会受到影响。因此,实行海禁政策便成为必然了。
政治上,清政府对外国殖民势力及东南沿海抗清力量的防范。17世纪中叶,新建立的清王朝所面临的形势是东南亚许多地区已经沦为葡、西、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据点,并在不断的扩大之中;国内反清力量此起彼伏,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反清斗争,对清政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646年,郑成功举起抗清大旗,得到不少前明遗民的拥护,队伍迅速壮大,成为东南沿海抗清武装的一支劲旅。1656年,在一道上谕中,清廷明确指出,严禁下海的目的在于肃清沿海的抗清势力:“海氛未靖,必有‘奸民’暗通线索,资以粮物,若不立法严禁,何由廓清?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口,一‘贼’登岸……”[2]
可见,清初的海禁政策是基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因素而制定的。但实际上地方官员并没有严格地执行这一政策,因为在他们看来,沿海各地居民出洋谋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且那些游手好闲放荡无行的人是些地方上惹是生非的祸根。另一方面经常发生的饥荒也使地方官员惊慌不安,因为由饥荒造成的骚乱和动荡会让他们丢掉官职。因此地方官们深深懂得移民出洋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减轻人口过多而粮食不足所产生的压力,并且那些桀骜不驯游手好闲之徒流放到外洋也是个保境安民的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不愿也不敢过分严厉禁止华民出洋。
鸦片战争以后,华工出洋的规模较战前不断扩大。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有国外和国内两方面的原因:
国外原因。从世界范围内看,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1.pptx
- 生态系统课件课件.ppt VIP
- 2024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50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关于八项规定主题教育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5八项规定精神主题教育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竞赛题(附答案)范文.docx VIP
- 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竞赛题(含答案).pdf VIP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_可搜索.pdf VIP
- 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避障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