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研究.docVIP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研究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研究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研究 引言 近代到现代的合同理念经历了由合同自由主义到 合同正义注意的转变,而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都是合同正义的体现。笔者认为现在债权法的重点在于规范损害赔偿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债务问题,损害赔偿之债被认为是现代民法上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问题,世界各国的立法都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对于合同解除权人是否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以及损害赔偿的范围究竟如何界定,都存在着一定争议。而我国合同法对于合同解除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害赔偿之债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因此,介于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在我国民法之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将从世界各国的立法例以及我国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合同解除损害赔偿能否并存做出自己的分析。 摘要 对于这个选题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剖析: 首先,笔者将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几种关于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理论进行比较与分析。 世界上目前存在的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选择主义和并存主义。笔者将分别对这两者进行简介和分析。其次,笔者将从我国合同法以及民法总则的规定对我国学界的态度进行分析。 最后笔者讲对以上的分析进行整理和自己的意见,从请求权基础和信赖利益的角度对合同解除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解析。 本文的主要架构为: 引言 摘要 第一节:选择主义及其发展 第二节:并存主义及其发展 第三节:我国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第四节:合同解除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 第五节:基于信赖利益而产生的损害赔偿问题 结语。 附录 一.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 在对于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上,各个法系、各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关系主要有两种立法例:一种是合同解除不能与损害赔偿同时并存。这是一种选择主义。认为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在解除合约和要求损害赔偿之间作出选择。即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之间,两者只能取其一。这种观点认为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力。因此解除合同使当事人之间恢复到了订约之前的状态,合同即视为自始不存在,这就使得损害赔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一种是并存主义。认为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作为合同的救济方式,两者可以并存,在享有解除权的合同当事人,可以在解除合同的同时,要求另一方进行损害赔偿。 第一节:选择主义及其发展 选择主义认为合同解除与不履行债务的损害赔偿两者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作为合同的救济方式。原德国民法典采用的便是选择 主义,在第325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一方因双方合同负担的给付,因可规则于改方的事由而致不能的,另一方可以请求不履行的损害赔偿或解除合同。”【杜景林 卢湛 译 《德国民法典》 1999年版】其中,他认为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那么债权人可以在请求损害赔偿与合同解除之间作出选择。因此德国旧民法对于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问题采取否定说。债务不履行之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原债权的变换形态,则因契约已经解除而溯及力消灭,原债权已经不存在,焉有债务不履行之损害赔偿请求权可资行使?此即选择主义认为解除契约与损害赔偿两者仅能选择其一行使之理论基础。【孙森炎 《民法债编总论》 1980年版 转引自杨芳贤:《给付延迟时解除契约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关系之立法例以及我国民法第二百六十条等相关规定之探讨》 载《政大法律评论》 1997年第58期第167页】此种理论在逻辑上有着其自身的道理,但如果当事人选择解除合同,而债务不履行所产生的损害赔偿在此之前已经发生,并且在解除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相排斥的情况下,那么对当事人的损害赔偿,又将如何进行弥补呢?这种选择主义理论并不能够使当事人之前的利益实现平衡。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进行,德国的判例也认为,解除合同与损害赔偿之间相互排斥的原则并不适应实务上的要求。因此德国联邦普通法院也对这一原则作了修改,使得解除契约之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相结合。为避免由此带来的弊端,各判例学说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一、即使在合同被解除的场合,也只是代替给付的赔偿不被认可,所谓的信赖利益的赔偿和以生命、身体、所有权等的完全性利益的侵害为理由的损害赔偿,不会因此而受到任何影响;二、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有效的实施之时,债权人所做的该合同解除的选择是终局性选择,债权人将受到此意思表示的约束,但是那种能看出来是有保留损害赔偿的请求的解除意思表示,解除被解释成并非现实的企图实现的目的是合适的;三、债权人选择了损害赔偿之后,由于请求权并不包含以法律事实的变更为目的的意思表示,所以的只有债务人尚未实现的给付损害赔偿,债权人就有别的选择可能性,例如:合同解除。【潮见任男著 《最近欧洲合同责任履行障碍法的发展》 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笔者认为选择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于合同解除是以当事人的法律状态恢复到订立合同以前的原状为目的,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