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发尔哲学基础及路径.docVIP

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发尔哲学基础及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发尔哲学基础及路径

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路径——青年马克思文本再解读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HYPERLINK /news/406803.htm /news/406803.htm 作者:黄湘中   内容提要: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的关系,通常认为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桥梁,甚至说没有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应该说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批判基督教,以感性唯物论改造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是有启发。青年黑格尔学派许多成员都试图改造黑格尔哲学,唯有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倒立的关系纠正过来。马克思以普罗米修斯的自白为哲学宣言,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外化世界提升为自然本质力量的实现——劳动创造世界;并以实践连接思维和存在,实现了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论以及青年黑格尔学派各种歪曲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展开批判,在论战中开辟实践哲学道路。问题在于达到形而上学巅峰的黑格尔哲学是否包含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所需的思想元素?马克思是否与黑格尔决裂转向费尔巴哈?没有费尔巴哈是否就没有马克思哲学?通过比较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文本,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路径历历在目。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实践同一性;自我意识;自由意志;思维与存在同一性   作者简介:黄湘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11)02-0034-08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意义   马克思哲学扎根于人类哲学精华。从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到德国古典哲学,理性主义贯穿全程的主线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论或本体论(Ontology)必然也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存在论或本体论,但是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是以“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成”的历史角度融入《资本论》和有关辩证唯物主义的各个篇章之中。从西方哲学史看,本体论不仅仅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本原的学说,它毋宁主要是关于世界“怎是”和“是其所是”的学说。形而上学本体论在探讨世界本原时一开始就从质料和形式两个视角出现分野,前者从“宇宙生成的角度(时间上在先)追问自然万物最古老的开端和主宰,后者从形式(逻辑上在先)的角度追问使事物成其为事物的本质”[1]。这就是古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滥觞。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序列中,事物的本质(形式、概念、规定性、法则、逻辑理念)就是事物“怎是”和“是其所是”的哲学思维或逻辑理念。哲学思维产生的概念并不是实在,而只是形式,但不是无中生有的臆造,而是一种本身不确定但获得逻辑规定的精神形式,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实践作为思维活动的物质形式,本身就是规范或强制,它决定逻辑理念或哲学思维能否成为现实。理论首先从抽象空洞的假说或概念开始,通过实践由具体的内容加以充实,这一过程是概念不断被扬弃的过程,抽象的原则在此过程中上升为具体的现实。实践是现实事物的感性存在。事物怎是?事物为什么是此物而非彼物?完全是事物本身的一个由潜在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从社会生成的意义说,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社会存在论或社会本体论。没有实践,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实践本体论实质上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社会的学说。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实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2]黑格尔关于劳动创造人的思想构成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西方哲学的伟大贡献在于解决了哲学史两千多年悬而未决的思维与存在两元对立问题。马克思将实践作为社会生成的本原,使思维和存在达到真正的同一,从而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基础。马克思怎样实现本体论革命,将辩证法应用于社会,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揭示市民社会的生成和发展,从而解释国家、法律、意识形态与物质生产的相互作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马克思很早就确立了一个理论前提:实践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理论前提来自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和实践检验真理的思想,最初在1839年《伊壁鸠鲁哲学笔记》文本中出现。在这里,马克思将黑格尔辩证法当作本体论的内在规定,思考以实践解决灵魂与肉体的相互转化问题,他摘录伊壁鸠鲁:   “每个为思想或感觉所感受、但未经判断的印象都是真实的。假如[印象]没有得到证实或者被驳倒,那么错觉和错误总是存在于我们因内心运动而另外想出来的东西之中。……正是由于这种既伴随着要去想象出现的东西的愿望,又有着自己的目标的内心运动,才产生出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如果没有得到证实或者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