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大家! * 1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 化疗药物外渗的定义 化疗药物分类 化疗药物外渗的机理 2 3 4 5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6 7 8 目前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途径之一。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缓肿瘤细胞的扩散,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随着肿瘤内科治疗的普及,临床上化疗药物渗漏发生有增长的趋势,药液一旦渗到血管周围组织中,轻度肿胀剧痛,重度可引起红斑、水泡、皮肤缺血性坏死、溃疡,甚至神经、肌腱、关节损害引起功能障碍或肢体残废(也称之为“渗透性损伤”)。 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有的甚至留下了终身的残疾。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 渗出: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外渗: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不仅仅是指穿破血管,包括药物刺激血管内膜,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药物渗漏至血管外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和坏死)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2006年制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 化学性静脉炎:是由刺激性和腐蚀性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输注的静脉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静脉注射部位的局部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沿血管走形出现烧灼样疼痛,有时伴有硬结,有的血管颜色改变出现树杈样色素沉着,经过一段时间血管会变硬,有条索样感,严重的静脉闭锁。 根据外渗药物产生的不同损害对药物进行分类: 1 . 发疱性: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烷化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米托蒽醌)、生物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长春地辛 )、紫杉类(多西他赛,紫杉醇) 2、刺激性: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拓扑替康)、抗代谢类(氟尿嘧啶)、铂类 3、非刺激性: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 阿糖胞苷,磷酸依托泊苷,吉西他滨,培美曲塞,单克隆抗体,环磷酰胺 无刺激性化疗药(如氨甲喋呤)渗出可干扰叶酸代谢,影响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 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使内皮细胞破坏,引起静脉炎。 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与核酸结合,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进行性的长期组织损伤和溃烂。或输注的静脉发生痉挛、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使细胞毒药物发生渗漏。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分为三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局部组织肿胀,红斑,呈持续性刺痛,剧痛,烧灼样痛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 化疗药渗漏后2-3天发生,受损血管沿静脉走向呈条索样肿胀,变红,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可伴有发热; Ⅲ期:组织坏死期 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 组织坏死期 1.血管因素: ①老年体弱患者血管脆性变大、管腔变细、血流速度变慢,长期药物刺激而致血管内膜发生损伤。 ②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的血管阻力增加。 2、药物因素: 药物浓度,ph值,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影响 ① 高浓度刺激性化疗药物,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结构进行性损伤。 ② 改变血浆渗透压或ph值,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 如nvb(长春瑞宾)是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集,造成血管内压力升高、通透性增强,导致药物容易从静脉薄弱处渗漏至皮下组织。 3.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 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牢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 4.其它因素: 淋巴水肿 输液量大 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 病人血小板数量少 静脉注射部位弯曲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1.合理选择血管和通路 首选上肢远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再次穿刺点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化疗给药后套管针不保留; 下肢静脉不作为成年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切忌选择靠近肌腱、韧 带、关节等处静脉注射。 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者,禁止应用上肢静脉输液; 乳腺癌根治术或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禁止选在患侧肢体行静脉输液; 选择中心静脉:持续给药(5-Fu) 强刺激性药物及发疱剂(长春瑞宾 PH3.5;表阿霉素 PH3) 2.正确使用药物 掌握化疗药物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 联合药时,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 如果均为发泡性药物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