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建三局股份公司 上海建科预应力公司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工程A标段 预应力框架柱 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分布位置: 预应力框架柱分 布于2、3、4和5区的H轴、2E轴(14轴~49轴)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共64根。预应力束固定位置位于基础内或柱内。张拉端位于柱顶部。 2、预应力配筋: 主要配筋: 6.1米以下为4*φs 15, 6.1米以上为4*φs 15+ 4*φs 10 局部配筋: H/14、H/49轴 6.1米以下为2*φs 17+2*φs 18 6.1米以上为4*φs 17+4*φs 18 2E/14、2E/49轴 6.1米以下为2*φs 13+2*φs 12 6.1米以上为4*φs 13+4*φs 12 H/17、H/46轴 通长为8*φs 15 3、选用材料 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1860MPa,公称直径15.2mm低松弛钢绞线(φs)。 锚具:Ⅰ类群锚及其配套的锚垫板及螺旋筋。 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 二:施工难点 钢绞线和金属波纹管均为柔性材料,施工时波纹管和钢绞线束固定困难,无法一次施工到顶,且钢绞线及波纹管容易锈蚀,故建议预应力框架柱采用钢管成孔,预应力束采用分段预埋钢管、后穿钢绞线的方式(其中48、49、14、15轴与H轴、2E轴相交处的框架柱通长束在浇筑基础底板时需事先预埋钢绞线)。 三:施工方案 A:先穿式施工 1、总体构想: 即为先预埋钢管随即穿入钢绞线后浇筑砼。待砼浇注到柱顶部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张拉灌浆。 (针对于14、15、48、49轴6.1米以下配筋) 2、优点:与设计图纸相符。 缺点:1、基础浇筑混凝土时,钢绞线最长约24m,保护 极为困难; 2、不便于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及模板封闭; 3、不便于浇筑混凝土; 4、 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3、固定端设置 采用挤压锚具固定,在挤压锚具下面增设钢板支撑以确保受力均匀。钢板下部设置钢筋笼来满足固定端高度。 4、灌浆孔设置 在距固定端部约10Cm的位置采用Φ20的钢管焊接牢固作为第一道灌浆孔,在基础顶面下约10Cm的位置设置第二道灌浆孔作为备用。并在上部楼层分段设置2~3道灌浆孔,每一灌浆孔在楼面上部约300mm的位置。 B:后穿式施工 1、总体构想: 即为先预埋钢管,砼浇筑到柱顶部后再穿入钢绞线。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张拉灌浆。 2、优点: 1、体现设计意图; 2、施工方便、不影响工期; 3、便于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及模板封闭; 4、便于浇筑混凝土; 5、便于钢绞线的保护。 缺点:采用钢管,增加施工成本。 3、固定端设置 固定端部采用群锚锚具固定。 考虑到建筑外立面的美观需要,固定端槽口设置在框架柱内。此做法框架柱局部主筋需断开,待张拉灌浆结束后进行恢复处理。 -3.200米固定端部 -2.3米固定端部 -2.3米固定端部 6.1米固定端部 -6.200米固定端部 4、钢管连接固定 由于预应力框架柱的高度达33.3m,且穿越多个楼层,为便于施工,钢管根据施工需要分段设置。钢管采用井字型钢筋固定,且与柱内钢筋电焊连接牢固。 5、灌浆孔设置 利用固定端锚垫板原有的灌浆孔作为第一道灌浆孔,并在上部楼层分段设置2~3道灌浆孔,每一灌浆孔在楼面上部约300mm的位置。灌浆孔采用Φ20钢管与钢管焊接牢固。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减小由于高度影响造成的灌浆压力损失,确保孔道的密实性。 灌浆孔 灌浆孔设置示意图 灌浆孔设置示意图 6、张拉端部构造(待钢结构深化确认后最终确定) 做法一:外置式 由于预应力柱端部钢筋较密,且均为Φ40钢筋,为了减少张拉端对框架柱钢筋的影响,在不影响上部钢结构安装的情下,建议采用外置式张拉端。此方法的优点在于:(1)不受柱主筋的影响,张拉端设置方便;(2)减少张拉后钢筋焊接工作量 。 做法二:内置式 由于上部钢结构安装的影响,张拉端采用内置式,即在框架柱顶预先设置300x300mm的预留槽口,预留槽深度约150mm。待张拉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23T 1051-2006 史氏鲟人工繁育技术规程.pdf VIP
- DB23T 1671.4-2015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pdf VIP
- 化学海洋学-陈敏-《化学海洋学》(2024级)期末试卷-A.doc VIP
- DB23T 1727-2016 地理标志产品 克东天然苏打水.pdf VIP
- XT0229A16017A_速捷调试指导书(SMART板)SC1001-A.pdf
- DB23T 1791-202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 VIP
- 供暖管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pptx
- DB23T 1812-2016 侯鸟式医养结合养老规范.pdf VIP
- (备好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精品课件.pptx VIP
- 五防系统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