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一、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作品。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国,途径巴黎,会见了马克思,两人共同的见解促使他们的第一次合作。 《神圣家族》这本书写于1844年9-11月间,1845年2 月问世,主要是针对以《文学总汇报》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哲学”或“自我意识”哲学而写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把“自我意识”作为万物的创造者、宇宙的最高实体,把理论批判看作高于一切,认为随着观念的王国革命化,现实会站不住脚,断言一切现存的东西都应当成为他们毁灭性的批判的对象,企图单纯凭借理论批判的力量来改变现存世界。《神圣家族》就是针对当时德国唯心主义的这种表现形式所做的讽刺性的批判,这本书原名为《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简称《神圣家族》。“神圣家族”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泰尼亚(143l—1506)一幅名画的题名,画中的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旁边有玛利亚的丈夫圣约瑟及一些天使等人。这是德国人熟悉的圣经故事。马克思恩格斯借用《神圣家族》这个题目,来讽喻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恩格斯把布鲁诺·鲍威尔比作天父的独生子,而把他的兄弟和其他几个伙伴比作他的门徒,这是对布鲁诺·鲍威尔的极大讽刺。这些人把“自我意识”神圣化,把批判变成了超验的力量,而他们就变成了“神圣家族”。 青年黑格尔派在德国曾经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的批判做出过贡献,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形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从1842年以后,青年黑格尔派却沿着斜坡向右滑下去,在哲学上也从黑格尔主义退回到了费希特主义。而马克思恩格斯从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上升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上升为共产主义者,因而要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批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借此机会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阐述自己的新世界观。 《神圣家族》由一个序言、一个结论和九章正文组成,全书第一、二、三章、第四章的一、二节,第六、七章各一节,是恩格斯写的,约占总篇幅的二十分之一,其余部分都是马克思写的。《神圣家族》的出版,在德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荣格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您彻底粉碎了头脚倒置的思辨批判。”布鲁诺·鲍威尔坚持自己的唯心主义观点,在《维干德氏季刊》上反驳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硬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理解不正确。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明镜》杂志1846年1月号上对布鲁诺·鲍威尔作了答复——“圣布鲁诺反对《神圣家族》的作者”,从此完成了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 《神圣家族》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提出和论述了一些他们在以前的著作中尚未探讨过的新问题,如关于历史的发源地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关于思想与现实关系的思想及关于唯物主义发展形态的思想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关于《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历史地位,列宁在《神圣家族一书摘要》中指出,马克思由黑格尔哲学转向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显著的,——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掌握了什么以及他如何转到新的思想领域。列宁还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神圣家族》明确地强调指出了自己的全部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基础。这些科学论断,揭示了《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作了充分的、直接的理论准备。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新世界观思想体系的第一个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道路上树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内容讲解 《神圣家族》这本书是围绕着批判哲学的内容来展开的,全书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序言,概括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写这本书的要旨和目的。它主要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和帮助广大读者识破思辨哲学的幻想。第一章,是对《文学总汇报》文体的批判。通过对赖哈特的批判,揭露《文学总汇报》的恶劣文风。恩格斯借此来嘲讽这位“哲学博士”。第二章,揭露法赫尔对历史特别是对英国历史的歪曲,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研究历史的唯心主义方法。第三章,批判《文学总汇报》的题材,通过对荣格尼茨写的《瑙威尔克先生和哲学系》一文的批判,揭露青年黑格尔派故弄玄虚,搞繁琐哲学。第四章,批判埃德加尔·鲍威尔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现实问题,以及对蒲鲁东和蒲鲁东著作的歪曲。第五章,批判施里加对欧仁·苏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思辨歪曲,通过对“思辨结构秘密”的解剖,揭露思辨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第六章,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揭露他的“精神”和“群众”对立的唯心史观。第七章,是第六章批判“精神”和“群众”对立的展开和补充。第八章,对《巴黎的秘密》一书的分析和批判,是第五章的继续和展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