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PAGE PAGE 19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围绕皖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轻纺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按照“重点专业对接主导产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专业建设思路,在原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的食品方向课程的基础上建设,我院2010年成功申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首次招生。本专业设置食品加工和食品检测检疫两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238人。虽然建设时间较短,但我院近年来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应用性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果。2013年获安徽省振兴计划食品类专业综合改革及新专业建设项目,2014年食品专业群“产学研合作教育” 服务皖北食品产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获批安徽省振兴计划重大项目,2014年与砀山海升果业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安徽省复合酶工程技术中心”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目前食品类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名,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以上学位的13人,通过校级“双能型”教师认定的比例达到45%,同时聘请食品领域知名专家兼职4人。校级教坛新秀1人,4人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近年来,专业教师承担及完成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7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近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项及一般项目多项,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获宿州青年科技奖1人。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国家级省级创新训练项目、各类竞赛等创新训练活动,每年参加人数达到50多人次,参加项目10余个,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 硬件设施上,建有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化分离及生物制品、食品工程原理、发酵工程、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与综合实训、水处理生产线、大型仪器分析室等14个教学实验室,以及果蔬复合软饮料生产线、啤酒酿造等校内实训室或中心3个。拥有流式细胞仪、质构仪、酶标仪、蛋白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倒置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荧光定量PCR、食品添加剂检测仪等多台(套)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实验室使用面积达1000 m2 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安徽华洋啤酒有限公司、安徽安特食品有限公司、中粮生物化学(安徽)有限公司、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宿州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滁州)、江苏统一企业有限公司、南京来一口食品有限公司、南京果椰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及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就业联系,建成稳定的校外食品专业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定位 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根据皖北农业及资源大区的特点,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强化“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产学研合作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面向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企业或部门,培养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经济新常态的时代特征,加快向应用型深度转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实践条件建设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综合改革,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突出工程应用性特点,突显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利用、质量控制等应用方向,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服务区域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构建一支专业更扎实、素质更全面、结构更合理、队伍更稳定的“双能型”师资团队,使之更能够适应本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