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概述 第一节 大众传媒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 什么是流行、时尚、 第三节 流行文化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一、大众传媒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传播(communication)是世界的普遍现象。传播就是沟通、共享的意思。沟通和共享既是传播的目标,又是传播的过程。 物理世界:海潮的起落,气候的冷热,月亮的圆缺,冰雪的消融,都是在传播——暗示、渗透、转换、发展、消亡。 人类世界:接吻、繁衍、 决定、跑步、对话、观望、航 标等是人为的传播。 人是传播的动物 《圣经·旧约·创世纪》第11章 记载: 1.大洪水过后,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2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3 .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4 .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图:以色列艺术家Ziv Qual的(1982年生)《巴比伦的愤怒》(Rage over Babylon) 5.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6.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7.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8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9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图:尼德兰画家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ca.1525/30—1569)1563年的油画The Tower of Babel [114 x 155 cm],现藏于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 二、古代的传播媒介举隅 古代社会的人们传递信息,往往借助特定的肢体动作、有声语言及纹身、饰物、舞蹈等以身体为传播媒介或载体的广告传播形态来达到目的。身体或肢体是为最原始的广告媒介,其媒介功能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岁月里被不间断地保留并延续下来。古代社会常用的肢体语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拟态与手势语。在语言使用之前,拟态与手势语是把特定信息传递给受众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如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当一个人遇到野牛群时,就立即跑到同部落的人都能望见他的高地上,两手举起身上遮体的东西,伸到头顶,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不已。这是动员全部落成员围猎的信号。原始人狩猎喜欢结伴合作,当猎手们发现兽迹时,需要隐蔽行进,就相互用手势语交换情况。那些手势往往都能表现动物最显著的特征。高举双手,食指伸直,表示所见野兽是有一对大角的大捻角羚;中指弯曲,其余四指伸展,大家明白这是发现了长颈鹿;发现鸵鸟则斜举手臂,象征其长颈。民族学研究证明,这种拟态与手势语在古代社会里是到处存在的,是原始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狩猎图(时间:战国;出土地点:湖南长沙颜家岭楚墓)是一幅用于漆奁外表的装饰性绘画,由上至下共分五层。第一、三、五层以红、褐2色彩绘3组变形凤鸟纹;第二、四为表现人物鸟兽的情节性绘画。第二层绘一勇上持戟奋力冲刺,迎面正对一头低首扬角疯狂扑来的野牛,野牛身后有一人弓步持弓,对准野牛引弓待发,以形成夹击之势。画中点缀性地绘有树木,表现狩猎环境。一旁还有猎犬与野猪据地相持,野猪形体肥硕,蹬足卷尾,昂头张嘴,撩牙毕露,气势汹汹;猎犬腿高体长,弓身伸颈,张嘴狂吠,欲扑猎物。第四层绘有二鹤相对,曲脚俯首引颈,争啄一鱼;一只凤鸟扬颈昂首,引吭长鸣,长尾曳地,跨步奔跑而来,猎犬迅猛追逐一鹿,惊鹿拐角疾速窜逃;迎面立有一人,着冠系带,长袍及足,神情泰然,手牵一猴,似为一贵族。猴向鹿迎面而上,似为助猎。 2.结绳。结绳记事是一种常见的原始信息传递方法,《周易》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庄子》载:“昔者容成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北史》也提到:“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结绳法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广泛且年代久远。台湾高山族人记录约会日期,就按天数打若干绳结,每过一夜即解开一结。西藏珞巴人则是每过一天用刀割一结,直割到最后一结就表示到期,绳结解完表示赴约之日。云南独龙人单独出远门,往往要在腰间系一麻绳,走一天打一结以记录走出天数。瑶族在二人发生纠纷时常在头人面前获得裁决,其方法是,争执者各执一绳,谁诉说一理由即打一绳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