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呢态,美好人生.ppt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光心呢态,美好人生

怎么才能把别人变成天使呢? 要学会感恩、欣赏、给予、宽容。 21天不抱怨行动 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 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我们觉察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抱怨与健康 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于心理状态,心理和身体是互为关联的,心理相信什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来。 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就是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而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心)也会将这股能量导入体内(身),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 抱怨与健康 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请记住你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反而把限制健康的能力传送到全身。 记得感恩,而非自怜。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能量。 抱怨与人际关系 我们说闲话或抱怨,可能是要让自己显得更优秀。当我们指出你的缺点,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喜欢爱吹牛的人。 抱怨,会让你变得招人怨。 觉得别人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 想要别人改变,你得先以身作则。 杜绝抱怨,才有健康的沟通。 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把全家团聚的时间变成一段欢欣、快乐的时光,而不是在抱怨当天如何诸事不顺。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也能把不抱怨的美德传承下去。 21天不抱怨行动 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 每一刻,你都在用你自己最关注的念头创造人生。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观念, 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现实, 我们今天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 我们必须愿意开始学着去爱我们自己,爱是一 剂神奇的药,“爱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发 生奇迹般的变化,当我们真正爱自己的时候,生 活中的一切都会运转正常。 我们必须宽恕并解放过去以及过去所有的经 历,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再改变它,但是我们可 以改变对往事的看法。 生活中的每个时刻都是我们弃旧迎新的新起点。 我们必须丢弃怨恨并宽恕每一个人,你最不能原谅的人也是你最需要宽恕的人, 宽恕就是给人机会,给自己机会,我们解放他人的同时也解放了自己。 在生命的长河中,最富有力量的是“当下”,而 不是过去或将来,让我们每个人就在“当下”做一 个全新的开始吧,把握今天,创造美好的未来。 把握现在,接受改变 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 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展现笑容 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日 不能事事成功,但可以事事尽力 Muyu-fx@163.com 1、听比说更重要:—— 倾听 2、态度:非评判性态度 非评判性态度来访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 3、 “理解”——是最中性化的和非批判性的,他可以是 求助者得到知己,但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只说明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 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 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 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帮助 指导留有余地。 共 情 设身处地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共情的意义: 1、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接纳,从而产生愉快、满足感。 3、促进来访者表达、自我探索,使双方沟通更深入。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为什么……”的问题 多重选择性问题:仍是封闭性问题 多 重 问 题: 表现出咨询员急躁和没耐心, 修饰性反问:常使谈话陷入僵局 责备性问题:在咨询症应严加杜绝 解释性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 不是推动当事人去自我探索 常见的提问失误: *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在自己的研究和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还是华生的S-R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它们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解释那些经历了类似于从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发射到条件刺激-条件反射过程的发射行为。但是,人类的行为并不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的,有很多行为,例如吹口哨、走路,就不是通过这种方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