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校联考第二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校联考第二次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1分)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填作者名]《师说》)(2分) (3)陆游《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描述孔雀女与凤凰男组合的诗,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C.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D.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当下一些剧组选演员,重视颜值而非演技,你要提醒剧组关注这一问题,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 )。(3分) A.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意象 胡晓明 ①《富川山居图》中有8个人物,分别为士人、渔父、樵子。其实在中国画中,此种分别是不重要的,这都是士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化身”。 ②富春江文学传统中核心的人物,即严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钓者;而富春江上的钓台,也是历代文本化山水中最重要的钓台。写到富春江的诗歌,几乎没有不写到严子陵和钓台。这不等于说,《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画的就一定是严子陵。中国山水画有渔父樵子,则是极其常见普通的事情;而且,画家写意,绝不可能将山水画中的人物,指实为某某人。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富春山居图》出现了“渔樵”就是写严子陵的故事。 ③但是,有趣的是,黄公望的《画山水诀》,很奇怪地解释了一个有关水的名词:濑。《画山水诀》“画水”云:山下有水潭,谓之濑,画此甚有生意。 ④ ⑤因此,换一个角度想,由于富春江严子陵故事的文学影响力太强,黄公望心目中如果反而没有这个文学传统的影响,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不妨认为,《山居图》中的渔樵,与“文本化山水”富春江中的“渔樵”,是二而一,即易于相互指涉、相互联想的关系;“渔樵”,正是他们共同享有的重要文化符号。因此,很自然,后人在有关《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不约而同地,仿佛解读一样,常常提到严子陵及其相关的辞语。先来看有关《富春大岭图》的题跋,譬如: 黄公手比愚公强,富春移来咫尺长。子陵之居在何处,千载烟云长渺茫。(【明】祝允明《题富春大岭图》) 泖塘卜筑严陵客,富春正筑南楼墨。(【清】翁方纲《题富春大岭图》) ⑥再如有关《富春山居图》仿本和黄公望其他作品的题跋: 粉本大痴山,高风子陵里。玉圃积琼葩,不数孤山美。(【清】叶绍本《富春梅隐》,《白鹤山房诗钞》卷十七,清道光七年本) 我们看乾隆在子明卷《富春山居图》上的题跋,也有这样的联想: 自富阳至桐庐,胜甲浙右。子陵高风,与山水同远。丙戊(1766) 癸卯(1783)冬初,自盛京谒陵,回跸至夷齐庙,俯仰山川,清风斯在。悠然有会于子陵桐江之间。因书此卷。以志一时。 ⑦由此可见,将《富春山居图》与富春文学传统相联系,不是我们今天的新发明,古人正是这样鉴画的。伟大的艺术家、普通的诗人、收藏家甚至身为异族统治者的皇帝,都与此一大文化心灵相通。然而现代艺术史家与收藏界的主流解读却完全撇开了此一传统。 ⑧再联想到黄公望的名字,不妨另下一解。一般人都过于相信志书与画史上所说他的父亲“九十得子”,“黄公望子久矣”,以得名。然而,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云: 师古曰:望,谓太公望,即吕尚也。钓于渭水。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得非龙、非螭、非豹、非羆,乃帝王之辅。果遇吕尚于渭阳,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曰太公望。(班固《汉书》卷一百上) ⑨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典故,黄公望的父亲为他取名,不可能不知。为什么志书与画史皆不提?细思之,太公望著《六韬》,“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史记》);又,太公望不是一般的帝王师,而是助文武夺取天下的人物,此种身份,恐怕完全不合于蒙元统治时期的一般汉族读书士子之人生规划,或因此而易于遭忌受害,故一般人缄口不提,或代以九十老夫之说,就合理自然了。然而,黄公望之得名,其父必知《汉书》此典,因而赋此名也必有重大期望,则是可能肯定的。而公望一生,亦从辅佐帝王之钓者,转而为崇尚离心之钓者,决然在《山居图》中,借渔人开头与结尾都循环而行,自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这或不是偶然。

文档评论(0)

oujiangy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