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危象的急诊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血糖危象的急诊处理 前言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特别是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7%,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目前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约60.0%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 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及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HHS)在内的高血糖危象的临床危害不可忽视,这两种病症均可显著增加脑水肿、永久性神经损害和死亡等的风险。 以高血糖危象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者,若诊疗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合并有严重疾病者,病死率仍较高。 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 英国和瑞典1型糖尿病患者DKA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6‰例和14.9‰例患者。 美国罹患DKA患者的住院率在过去10年内上升了30.0%。 英国和美国成人DKA病死率低于1.0%,但在老年和严重疾病患者中可高达5.0%。 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约1.0%会并发HHS,且其病死率高达10.0%左右,>75岁的老年人为10.0%,>85岁者为35.0%。 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 我国缺乏全国性的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华西医院内分泌科1996至2005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急性并发症(包括DKA、HHS等)的平均发生率为16.8%,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急性并发症入院的具体原因中,DKA最常见,为70.4%,HHS12.2%。 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诱因 高血糖危象的主要诱因有胰岛素治疗不当和感染; 其他诱因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 诱发高血糖危象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拟交感神经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因一些疾病而限制水摄入及卧床,且渴感反应的减弱常会引起严重脱水和HHS。 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诱因 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DKA与HHS的发病机制有众多相似之处(图1),即血中胰岛素有效作用的减弱,同时多种反向调节激素水平升高(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由于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导致肝肾葡萄糖生成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而导致高血糖,同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了平行变化。 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DKA时,由于胰岛素作用明显减弱和升糖激素作用增强,共同使脂肪组织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而入血液循环,并在肝脏氧化分解产生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造成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HHS可能由于血浆胰岛素相对不足,虽不能使胰岛素敏感组织有效利用葡萄糖,却足能抑制脂肪组织分解,不产生酮体,但目前相关研究证据尚不充分。发生HHS的部分患者并无昏迷,部分患者可伴酮症。DKA和HHS均能造成尿糖增高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使机体脱水,失钠、钾及其他电解质成分。 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高血糖危象的诊断-病史 1型、甚至2型糖尿病的DKA常呈急性发病,而HHS发病缓慢,历经数日到数周。 1型糖尿病有自发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DKA,其中20.0%-30.0%的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 在DKA发病前数天,糖尿病控制不良的症状就已存在,但酮症酸中毒的代谢改变常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般>24 h),有时所有症状可骤然发生,无任何先兆。 高血糖危象的诊断-临床表现 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呕吐、腹痛(仅DKA)、脱水、虚弱无力、意识模糊,最终昏迷。 皮肤弹性差、Kussmaul呼吸(DKA)、心动过速、低血压、精神改变,最终昏迷(更常见于HHS)。 HHS还可表现为局灶神经症状(偏盲和偏瘫)及占位性表现(局灶性或广泛性)。 DKA患者常见(>50%)症状为恶心、呕吐和弥漫性腹痛,但HHS患者罕见。 对腹痛患者需认真分析,腹痛既可是DKA的结果,也可是DKA的诱因。若脱水和代酸纠正后,腹痛仍不缓解,则需进一步检查。 与DKA相比,HHS失水更为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更为突出。 尽管感染是DKA和HHS的常见诱因,但由于早期外周血管舒张,患者体温可正常,甚至低体温。低体温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高血糖危象的诊断-实验室检查 血酮:DKA最关键的诊断标准为血酮值。目前临床诊断DKA多采用尿酮体检测,其检测简便且灵敏度高,但其主要局限是留取样本时有困难,导致延误诊断,且特异性较差,假阳性率高。尿酮体检测通常采用半定量的硝普盐法,此法却无法检测出酮体的主要组分,即β-羟丁酸。因此若条件允许,诊断DKA时应采用血酮检测,若无血酮检测方法可用时,尿酮检测可作为备用。此外,对临床需急诊处理的DKA患者推荐血酮床旁监测(如便携式血酮仪)作为治疗监测的手段。 当血酮≥3 mmol/L或尿酮体阳性,血糖>13.9 mmol/L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血清HCO3->18 mmol/L和(或)动脉血pH值>7.3时,可诊

文档评论(0)

独角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