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ppt

人教(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单 元 概 述 结合所学知识掌握年代尺列出时间所对应的史实。 近代民族工 业曲折发展 19世纪60年代 近代科教 文化和社 会生活 洋务运动 1895 1862 创办京师同文馆 1872 《申报》创办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戊戌变法 1898 1905 废除科举制 1912 剪辫易服禁止缠足改称号 1914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荣氏企业 范旭东化学企业 1921年 《阿Q正传》发表 1931 1949 抗日战争 文学:郭沫若、茅盾等 绘画:徐悲鸿、齐白石 音乐:聂耳、冼星海 萌芽期 ---------------------------- 黄金期 ---- 萎缩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发展: (1)起步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2)发展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摱淘莸拇禾鞌。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摱淘莸拇禾鞌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再度受挫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5)夹缝中顽强挣扎: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总体上比较落后: 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重工业基础薄弱。 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沿江沿海大城市。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2)发展上不平衡: 从地区上: 从行业上: 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状元实业家张謇(1853-1926) 状元实业家张骞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撌狄稻裙鷶道路。 相 关 史 事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撁娣鄞笸鯏及摲闹笸鯏的美称。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剪发辫 2、社会习俗的变化: (3)易服饰 (2)禁缠足 (4)改称谓 废跪拜 (5)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的趋向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男子穿中山装、西服成为时尚,女子穿改良旗袍成为时髦。 废跪拜礼,代之鞠躬、握手礼 取消摾弦瘮摯笕藬的称谓,代之撓壬鷶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1.近代教育的发展 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等一批新式学校。 ③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办 。 京师同 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京师大学堂 三、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____________,在上海创__________。 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①1901年清政府决定次年废除_______。 ②1903年决定逐步废除________。 ③1905年清政府停止__________。 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