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时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时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时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

PAGE PAGE 1 课时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运用列表法比较苏联三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2.对比中苏两国的改革实践,归纳社会主义改革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知识点一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________的弊端日益显现。 (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 2.经济改革 (1)农业改革 ①措施: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________。 ②结果:农业有所好转,后来因为瞎指挥和恶劣气候,农业再度出现危机。 (2)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 3.政治改革 (1)措施: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2)结果: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赫鲁晓夫自身也陷入个人崇拜。 4.意义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5.结果 (1)未能从根本上打破________________的框架。 (2)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知识点二 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前期改革 (1)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____________”,改进工业管理。 (2)作用 ①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②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③军事实力和________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2.后期改革 (1)状况:改革步伐逐渐缓慢。 (2)结果 ①经济发展呈现出________和下降的趋势。 ②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 知识点三 莫斯科落日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 ①内容:制定“________________”,重视科技,用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 ②结果:改革难以奏效,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2)政治改革 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②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________。 2.影响 (1)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2)苏联解体 ①开始: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由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②加速:“八一九”事件后,苏联________________发生质变。 ③解体:1991年12月,《________________》签署,苏联完全解体。 【图示巧记】 “赫鲁晓夫改革” 【易错防范】 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进行的,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冲击了斯大林体制,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但其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图示巧记】 戈尔巴乔夫改革 【图示巧记】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及启示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1)斯大林模式 2.(1)①玉米 5.(1)斯大林体制 知识点二 1.(1)新经济体制 (2)③综合国力 2.(2)①停滞 知识点三 1.(1)①加速发展战略 (2)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③多党制 2.(2)②国家政权 ③阿拉木图宣言 主题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史料探究] 1.赫鲁晓夫改革 史料 思考 宣传画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与改革结果有何联系? 答案 赫鲁晓夫改革提倡垦荒,开展种植玉米运动。联系:体现改革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史料 1982年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一位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 思考 据史料,这位苏联领导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 答案 勃列日涅夫。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史论形成] 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 (1)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结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③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都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 (2)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拓展延伸]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