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小毕的空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心理学-小毕的空间

PAGE PAGE 11 一、課 名:環境心理學 二、課程編號:544 M3030(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三、學 分 數:3 四、授課老師:畢恆達 HYPERLINK mailto:hdbih@.tw hdbih@..tw HYPERLINK .tw/WebUsers/hdbih/index.htm .tw/WebUsers/hdbih/index.htm 五、上課時間及地點:每週二第 234 節(9:10─12:00),工313教室 六、課程概要: 儘管環境心理學已有約五十年的歷史,漸漸也與社會/發展/工商/生態心理學等相互滲透,但是在台灣仍然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台灣的心理學界,認知、實驗、社會等心理學仍然是主流,臨床、組織等位於邊緣,環境心理學則幾乎在心理學系裡找不到課程。相對來說,建築系倒是有些老師會講授環境心理學、建築心理學或者環境行為研究課程。 環境心理學的用詞與定義分殊,每本教科書隨著其對於科學的界定,而涵蓋不同的理論取向與內容。最簡單而通用的定義是,有關於人的心理經驗/行為與其所處實質/社會/文化環境關係的研究。兩個關鍵字是環境與心理。然則,有的偏重於實體空間,有的含括空間的社會/政經條件;有的偏重外顯可觀察的行為,有的涵蓋抽象的意義層面。有人認為環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sub-discipline),有人認為它是對於傳統心理學的批判(critique),有人認為是問題導向的跨學科(problem-oriented)。 本課程將探討環境心理學發展的歷史、理論與經驗研究,以及它在環境規劃與設計上的應用。其所涵蓋的領域,可以從四個向度來組織:(1)人:性別、種族、階級、年齡世代、行動能力、遊民、角色(如經理 vs. 工人、醫師/病人/訪客)等。(2)空間:物、住宅、辦公室、購物、公共空間、KTV、醫院、災害、自然等。(3)心理/社會/文化行為:知覺、認知、壓力、空間行為等。(4)時間與歷史向度。每一個領域又都涵蓋理論、方法、經驗研究與設計應用。 環境心理學的範圍很廣,非一學期的課程所能窮盡。課程的安排,將先介紹其發展的歷史脈絡、基本定義、文獻資源等。接著介紹與環境/行為較為有關的研究方法。然後,討論一些環境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以及設計應用。修課的同學除了每週撰寫讀書心得之外,還有兩類作業要求:(1)課堂文獻報告(2)選定一個空間(如總圖書館、小福廣場、中正紀念堂..)或一種空間(如廁所、公車、捷運標示系統…)進行田野觀察研究,最好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環境心理學理論概念,期末時輪流報告研究結果。 Moore, G. T., Tuttle, D. P., Howell, S. C. (1985).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directions: Process and prospects. New York: Praeger. 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 Gieseking, J. J., Mangold, W., Katz, C., Low, S., Saegert, S. (Eds.). (2014). The people, place, and space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Bechtel, R. B. (1997).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Gifford, R. (2014).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5th ed.). Colville, WA: Optimal Books. Kopec, D. (2012).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for design (2nd ed.). New York: Fairchild Books. 02/27 課程簡介 03/06 環境心理學歷史與理論(物的意義) 03/13 環境心理學方法 03/20 環境認知、尋路Wayfinding 03/27 感官與空間、聲景/氣味地景 04/03 春假 04/10 空間行為學(Proxemics,私密性、個人空間、領域感、擁擠) 04/17 都市開放空間(設計、公共性) 04/24 空間與犯罪、CCTV(CRTED) 05/01 滑板與跑酷(found space與規劃設計的空間、都市治理) 05/08 家的意義(婦女、LGBT、遊民、遭小偷) 05/15 兒童遊戲場 05/22 非自願拆遷(地點認同、老人;康樂里案例) 05/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