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牧草种子学第一牧草种子形态与解剖特征.ppt

牧草种子学第一牧草种子形态与解剖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牧草种子学第一牧草种子形态与解剖特征

第一章 牧草种子的形态和解剖特征 第一节 牧草种子的解剖结构   种皮、胚、胚乳 第二节 牧草种子的形态特征   禾本科、豆科、菊科牧草种子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牧草种子的分类   几种重要牧草种子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牧草种子检索表 第一节 牧草种子的解剖结构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胚乳等几部分组成 一、种皮 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由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成,分内外两层  内种皮由内珠被发育而来,薄膜状,常含有色素  外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厚粗糙。 所有种子的种皮细胞都不含原生质,是无生命的死细胞。 种皮细胞间形成许多孔隙,使种皮形成多孔结构;有些牧草种子的种皮含有脂肪或脂质,或形成角质结构;有些种子种皮由多层厚壁保护细胞构成,如白花草木樨。 种皮的作用及特点:    种皮的作用是保护胚和胚乳、抵御损伤和渗透。  作用特点:  1、不透性 对水分和空气具有某种程度的不透性,减少外界环境对胚和胚乳的影响   2、调节性 调节种子内部组织代谢和生长   3、粘着性 有些种子吸水后种皮分泌植物胶或产生粘性物质,有些种子的种皮上着生易于粘着的附属物,利于种子水分保持和种子传播 种皮上的结构 成熟种子,种皮上还残留有许多胚芽时期的痕迹,如种脐、种孔、种脊、疣瘤等 种脐 胚珠的珠柄脱落后的痕迹,是种皮上较普遍的明显特征 种孔 是珠孔留下的痕迹,是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穿出的位置 某些豆科牧草能明显看到自种脐到合点(临接于子叶上端的一个小而黑色的区域)之间由种皮上维管束形成的隆起的棱脊,叫种脊(脐条)。有些豆科牧草的种脐周围有数目不等的凸起点,或延种脊处有隆起的包,称种瘤(疣瘤)。 假种皮 是由珠柄、胎座或种子先端发育而成的,常在种皮外形成一层包被。 果实类种子外无上述结构,其外包被有果皮或其他附属结构如瘦果和以颖果。 种皮、果皮或其包被的附属物具有各种复杂的特征,种属间种皮的解剖结构是识别种子的重要依据。 二、胚 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是由胚囊中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小植物体,在种子萌发时发育为幼苗。 胚的基本结构一般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1、胚根  位于胚的基部,是胚的原始主根,在发芽期间穿过种皮发育为初生根。 根尖处为根冠,包被分生组织 豆科牧草种子只有一条主根,禾本科牧草种子有3~5条初生根,但胚根外包根鞘 2、胚芽 位于胚轴上端,是茎叶的原始体,将来发育成植株地上部分。 高度分化的胚中胚芽顶端由初生叶包被。禾本科牧草种子胚芽还由胚芽鞘包裹,里边已经分化出2~3个幼叶 3、胚轴 又称胚茎,是连接胚芽和胚根的中间部分,由发达的居间分生组织构成。 4、子叶 种胚的幼叶,着生在胚轴上,子叶数目和功能因牧草种类而异,在植物分类学上有重要意义。 凡胚轴上着一片子叶者为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牧草;着生两片子叶者为双子叶植物,如豆科牧草。裸子植物具有多枚子叶。 三、胚乳 真正的胚乳是指由胚囊的中央细胞与一个精核结合发育而来的,也叫内胚乳。由珠心组织发育而成的胚乳叫外胚乳。 胚乳是种子的营养器官,当它被胚吸收利用后,胚乳就不存在了。 禾本科牧草的种子有发达的胚乳。 第二节 牧草种子的形态特征 种子的形态是植物中最稳定的特征之一,牧草种子的外部形态是鉴别各种牧草种子的真实性以及进行牧草种子清选、分级和检验的重要依据。 牧草种子外部主要特征是形状、大小、颜色、种皮表面特征,种子表面存在的附属物以及种脐的位置、形状、大小、凹凸、颜色等。 一、禾本科牧草种子形态特征 禾本科牧草种子为单子叶有胚乳种子,通常为颖果,干燥而不裂开,为其果皮与种皮相粘着而成。 少数禾本科牧草,如鼠尾粟属、隐花草属和属,果皮薄质脆,易与种子分离,为囊果(胞果)。 颖果的形态特征 胚:包括盾片、中胚轴、胚根和胚芽等部 分。胚根和胚芽外被根鞘和胚芽鞘。 种脐:种子与果皮接触处,呈圆点状或线 形,位于胚对侧面,亦即与内稃相对 一方,称基盘。 稃片:紧包颖果的苞片。与颖果紧贴的一片为内稃,对着的一片为外稃。外稃背部或顶端可具一芒,由中脉延伸而成。 颖片:每穗仅含一小花或者含一枚可孕小花和一枚不孕小花的禾本科牧草种子,在小花的内外稃外的苞片为颖片,多为两枚,外面一片为外颖(第一颖),里面一片为内颖(第二颖)。 部分种属的芒或颖片有退化或缺失情况。在大麦属,颖退化成芒状。 二、豆科牧草种子形态特征 豆科牧草种子数双子叶无胚乳种子,胚较大,有发达子叶。 豆科牧草种子有明显的种脐、种孔、种脊和种瘤。部分种子种脐中间有一条细长的脐沟。 豆科种子种脐的位置和形状、种脐长与种子周长的比率,种瘤与种脐及种瘤与脐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