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的直流电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体的直流电阻

LOGO 铜包铝电缆载流量 近似计算 傅氏国际(大连)双金属线缆有限公司 1 2 铜包铝电缆的载流量 额定载流量的计算方法 纲 要 国际电工委员会 1982年提出电缆载流量计算标准IEC60287 中国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标准等同于IEC标准 空缺 《电缆载流量》 铜电缆 铝电缆 铜包铝电缆 √ √ 1.电缆载流量标准 2.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的计算 式中:Wi—每米电缆每相的介质损耗 (W/m) ; θc—导体允许的最高温度,(oC); θa—周围媒质的温度,(oC); λ1—金属屏蔽损耗因数; λ2 —铠装层损耗因数; T1—单位长度电缆绝缘层热阻,(oC m/W); T2—单位长度电缆内衬层热阻,(oC m/W); T3—单位长度电缆外披层热阻,(oC m/W); T4—周围媒质热阻,(oC m/W); R/ —导体的交流电阻,(Ω/m); I —电缆的载流量,(A); Wi、θc、θa、λ1、λ2、T1、T2、T3、T4 R/、I 常数 变量 式中:R/ —导体的交流电阻,(Ω/m); R —导体的直流电阻,(Ω/m); ys—集肤效应系数; yp—临近效应系数。 2.导体的直流电阻计算: 式中: ρ20—导线材料在20℃下的电阻率,(Ω?mm2/m),见表1所示; A—导线横截面积,(mm2); α—电阻温度系数,见表2所示; θ—电缆导线的最高使用温度(oC),见表3所示。 R/ = R × (1 + ys + yp) 1.导体的交流电阻计算: 表1 不同导体材料在20℃下的电阻率 表2 不同导体材料电阻温度系数 材料 20℃的电阻率,(Ω?mm2/m) 铜 0.01760 铜包铝(15%体积比) 0.02676 铝 0.02800 材料 电阻温度系数 铜 0.00393 铜包铝(15%体积比) 0.004049 铝 0.00407 表3 不同电缆的最高使用温度 材料 不同电缆的最高使用温度(oC) 聚氯乙烯 70 交联聚乙烯 90 3.集肤效应和临近效应系数的计算: 式中: f—频率(Hz); R—每米电缆导线直流电阻,(Ω/m); Dc—导线外径,对于扇形电缆,等于截面积相同的圆形芯的直径,(mm); s—导线中心轴之间的距离,(mm); ks,kp—见表4。 表4 ks,kp值 导线类型 干燥浸渍否 ks kp 圆形、紧压 是 1 0.8 圆形、紧压 否 1 1 圆形、分裂 是 0.435 0.37 扇形 是 1 0.8 扇形 否 1 1 2. 集肤效应ys的计算: Ω/m 1. 直流电阻R的计算: 3.铜包铝电缆载流量的近似计算 3. 临近效应系数yp的计算: (S为截面积,mm2) s = Dc +2×t = 18.21977 mm (t为绝缘层厚度,mm) =0.001907 4. 交流电阻的计算R/: RCCA/ = RCCA×(1+ys+yp)=0.000214517×(1+0.001785+0.001907) = 0.000215Ω/m 同理Rcu/ = Rcu×(1+ys+yp) = 0Ω/m 0.6/1kV VV 3×150mm2聚氯乙烯绝缘铜电缆在空气中敷设时的载流量为260 A ICCA = 表5 0.6/1kV 聚氯乙烯铜包铝电缆(VCV)在空气中的载流量 0.6/1kv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载流量(空气中) 标称截面(mm2) 非铠装 铠装 2芯 3-5芯 3-5芯 2.5 21 17 — 4 27 23 — 6 35 30 — 10 48 40 41 16 63 55 55 25 81 69 70 35 99 83 87 50 123 106 106 70 155 134 134 95 190 161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