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树星天牛监测、预测预县报办法
PAGE 1
PAGE 13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
杨树星天牛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
本办法中的“杨树星天牛”是特指严重危害杨树、柳树、榆树和槭树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hsch)和黄斑星天牛(A. nobilis Ganglpauer)。光肩星天牛分布较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贵州等省(区),国外分布于朝鲜和日本等国。黄斑星天牛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省(区)。
1虫情监测
在杨树星天牛未发生区或其发生区周围,每年分两次,4—5月幼虫开始活动后和9—10月越冬前,采取踏查和设置临时标准地的方法进行虫情调查和监测。
1.1 踏查 根据各地森林资源分布图,选好踏查路线,主要沿道路、林网、村屯周围,特别在车站等货物集散地、木材加工厂等周围,每500—1000株树1株样株的比例,用肉眼或望远镜,仔细观察是否有天牛幼虫排出的木丝和成虫羽化孔,将调查结果填入表1。
1.2 标准地调查 在已发区,设立适当数量的固定标准地或临时标准地,一般200亩片林或1000亩林网设一块标准地。在标准地内调查20株样株,将调查结果填入表2。
1.3 发生面积统计 在已发生区,有虫株率10%以上的林地统计为发生面积,被害程度的划分标准见附1。
2 系统虫情调查
按原林业部印发的《黄斑星天牛预测预报办法》(林护通字[1993]156号)执行。该项调查一般连续进行2—3年的调查即可,主要目的是积累基本参数。
2.1标准地设置 根据杨树星天牛的发生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立3—5个固定标准地,每个固定标准地内的树木不少于200株,在标准地内选取有代表性的标准株20株。若固定标准地当年无虫,可在有虫林分另设辅助性标准地进行观察,若固定标准地内的树木已被砍伐更新或由于天牛多年危害造成树木大量死亡,应及时设置新的固定标准地。
2.1.1卵期 产卵高峰期后(约在7月下旬—8月下旬),在固定标准地附近的被害样树(即标准株)上一次性标记当年新刻槽数200个(如标准株上的新刻槽数不足200个时,应在标准地内的其他树木上增补至200个刻槽)。于标记30天后调查新刻槽数,观察刻槽上是否有初孵幼虫的粪屑排出,如有,即视为已孵化;对仍无粪屑出现的刻槽,剖开检查,区分是空槽或卵死亡。最后统计有卵刻槽数、有卵刻槽率和卵死亡率。
2.1.2 小幼虫期 在卵期调查的同时,观察小幼虫存活情况,产卵刻槽中只有干枯的粉红色木粉而无新鲜虫粪排出者,说明小幼虫不能蛀入木质部且不排木丝则视为死亡,反之则为成活。
将以上各项观察结果,填入杨树星天牛标准株虫情调查记录表(表3)。
2.1.3成虫出现期 在前述选取的20株标准株中,10月下旬,每5天一次调查每株树上的羽化孔,出现新羽化孔视为新成虫出现,调查结果记入表4。同时每5天观察一次标准株上有无刻槽出现,然后观察刻槽是否有粪屑排出,有粪屑的视为小幼虫孵化。
3. 资料汇总
填写杨树星天牛虫情汇总表(表5)、杨树星天牛发生期年终汇总表(表6)和杨树星天牛发生量年终汇总表(表7)。
4 预测方法
4.1 发生期预测
4.1.1物候预测法 利用天牛发育进度与周围其它生物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物候关系预测发生期,见附2。
4.1.2期距法 根据杨树星天牛有关虫态的林间发育进度调查和期距,预测各有关虫态的发生期:
公式为:F=Hi + (Xi±Sx)
式中:F—预测某虫态出现日期;Hi—起始虫态发生期实际出现日期;Xi—平均期距值;Sx—平均期距值的标准差。
4.1.3有效积温法 通过试验观察计算出有关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当地有效积温和近期的平均气温预测值,预测某一虫态的发生期:
公式为:K=N(T-C)
式中:K—有效积温;N—历期;T—平均环境温度;C—发育起点。
4.2 发生量预测
4.2.1基本方法是通过有效基数进行简单的直接推算,即通过当地或邻近地区已有的经验参数,或各地经过2—3年的直接观察的成虫雌性比R、每雌产卵量E、卵孵化率H、大幼虫越冬存活率F、化蛹率P1、羽化出孔率P2 等参数与基数简单累乘即可。
4.2.2 当年发生量的预测 在越冬结束后(约在4月中旬),通过林间调查得到杨树星天牛发生区平均每株寄主树的越冬后大幼虫L1,则当年平均单株成虫发生量A1=L1×P2
当年单株小幼虫数=A1×R×E×H
4.2.3第二年发生量预测 当年9—10月份在林间调查大幼虫得到平均每株的大幼虫数L3,则:
第二年平均单株成虫发生量A2=L3×F×P1×P2
4.3 发生范围预测 根据一个地区各树种所占比例、分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