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技生活周刊2018-09-17七位科学家因何摘得未来
中国数字科技馆 科技生活周刊 2018-09-17
七位科学家因何摘得“未来科学大奖”?
编辑/吉菁菁 校对/肖园
9月8日下午,有着“中国民间诺贝尔奖”之称的“2018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共有7位科学家获得三个科学领域的大奖: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获得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获得物质科学奖,林本坚折桂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关注原创性基础科学研究的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88万元)。这七位科学家摘得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是因为他们做出了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突破性的发展。
“生命科学”奖: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
他们改进了水稻性状,实现了水稻的高产优质
水稻承担着养育中国乃至全世界半数以上人口的重任。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人类对这些性状的控制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同时,中国南北地域的多方差异对水稻优质品种的选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持续改进水稻的性状、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是当代科学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 “ 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在海南 三亚超级稻“超优 千号”示范基地, 察看超级水稻的长势
袁隆平开创性地培育出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使杂交水稻成为可能,并得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极为显著地提升了水稻的产量。
不同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其性状会优于亲本,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自然情况下难以存在不同亲本水稻的杂交后代,杂种优势亦不能得以体现。但是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培育、杂交水稻育种体系的成功,证明杂种优势同样可适用于水稻,由此奠定了利用杂种优势有效地选育高产高抗水稻品种的理论基础。
继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突破性工作后,张启发和李家洋开拓性地将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中。
张启发创造性地构建了水稻“永久F2群体”,阐释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并首次发现了控制水稻穗粒大小的基因。他的研究成果显著地降低了杂交育种的随机性,极大地拓展了杂种优势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与张启发在杂种优势的工作相辅相成,李家洋致力于研究水稻株型对其产量的影响,发现水稻分蘖数和穗型是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他提出通过株型间的特定组合寻找在光合作用效率与土地利用率等各方面的理想株型来设计选育高产优质超级稻的新思路,以此思路为指导,李家洋培育出20个水稻新品种。自2016年起,这些水稻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达3500万亩。
李家洋、袁隆平和张启发在推动水稻产量可持续增长的“命题”下相得益彰,获得了重大成就。他们的原创性工作对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以及国计民生的巨大影响博得国际科学界的公认。
据此,他们三人共同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每人分获三分之一的奖金。
“物质科学”奖: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
他们发展的催化剂,为合成有机分子提供了新途径
发展新的化学反应及合成策略是现代化学和分子科学的基石之一。化学工作者在创造新物质的过程中,催生、带动和促进了诸多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包括新药研发、香料工业、材料科学、基因测序等领域。同时,合成化学为人类在分子水平认知物质世界和生命,提供了重要方法和基础。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合成化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原子之间成键和断键提供了多种模式。然而,实现键的断裂和形成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高度依赖于可以有效促进反应并控制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的催化剂。
基于理性的分子设计和创新的思路,马大为、冯小明和周其林分别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催化剂,极大地促进或改变了几类重要有机化学反应的发展。
马大为以氨基酸铜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实现了碳–氮键的高效构筑,为含苯胺片段的药物及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马大为发现了制药合成分子环节中最关键的过程, 叫碳- 氮键合成,这是目前世界上运用的最多的一个反应,已经有很多药用他的方法合成,应用范围很广
“如果把催化剂比作一台挖掘机,催化剂中的金属相当于钻头,它的配体就是助推器,马大为找到了目前推力最大的助推器,而且钻头用的是很便宜的金属。因此被医药和材料领域广泛应用。”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所所长丁奎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据介绍,马大为找到的“助推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和新材料创制,应用超过1000次。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的抗高血压药物培朵普利中间体的吨级生产就用了他的反应;英国一家医药公司生产的用于干眼病治疗药物也已上市,其关键的制备过程也用了他的反应。至今已有600多项美国专利利用他改进的设计合成路线。
周其林基于螺双二氢茚优势配体骨架设计和发展了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海目録研修会事例报告-东海地区医学図书馆协议会.PPT
- 东海藻华高发区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NSFC.PDF
- 东莞主要经济作物稳步增产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增强.PDF
- 东海海域的天空光偏振及子午线研究.PDF
- 东风5S410470变速器维修手册.PDF
- 两个春小麦品种的物质生产和生长分析米.PDF
- 两栖作业车5070-MobitracUSA.PDF
- 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作圆周运动.PPT
- 两种方式制备的原核表达含TAT蛋白转导域融合蛋白穿膜-江苏大学.PDF
- 两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PPT
- 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技生活周刊2018-10-15眺望硅基生命2018年诺.DOC
- 中国海洋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湖南农业大学学报.PDF
- 中国涂装网金属件涂装前纳米级转化膜处理工艺技术0引言在涂装.DOC
- 中国电源学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磁性元器件与电源数字电子刊.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包头师范学院.PPT
- 中国盲蜍名-MuseuNacional-UFRJ.PDF
- 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水土保持通报.PDF
-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李会军20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PPT
- 中国石油601857深度研究报告推荐.PDF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试验室-分析测试百科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