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域分对异四实例研究
PAGE
6 -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综合自然地理学
题目名称:地域分异实例研究之黄山
学 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系1班
姓 名:汪宇岚
学 号:20110607310023
地域分异实例研究之黄山
一、黄山的地理位置
??黄山区地处安徽省南部,位于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之间,东连绩溪,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同泾县相依,总面积1775平方公里。整个黄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长约30㎞,南北宽约40㎞,面积约1200㎞2
二、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
(1)、温度的地带性分异特点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接近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7.8℃,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
受太阳辐射物理过程的支配,日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前后,而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至凌晨前。
黄山全年气温表
黄山温泉以下的积温分布:稳定通过10℃的年平均积温4200-5000℃;温泉到云谷寺为3600-4200℃;云谷寺、半山寺一线3000-3600℃;玉屏楼以上,全年积温为2100-2400℃。高山年积温仅相当于平原、丘陵地区热量的一半。由积温分布可以看出黄山属于亚热带。
(2)、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特征
皖南山区是安徽的多雨量中心之一。其中年雨量最大值就出现在黄山光明顶(2369.3mm)。黄山的南侧1720.0mm,北侧1774.7mm,黄山的东西两侧分别是1573.4mm和1761.9mm,均少于光明顶。
黄山降水有以下三个特点:
1、春夏降水集中
黄山区域春季(3月-5月)和夏季(6月-8月)两季降水尤为集中,光明顶(1840.4米)分别达到720.2毫米和1030.9毫米;南坡200米高度以下区域分别为580毫米和660毫米,北坡200米高度以下区域分别为550毫米和580毫米,这个区域春夏两季雨量之和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
2、降水差异明显
温泉、半山寺、云谷寺、玉屏楼、北海和光明顶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超过三公里。如处在平原上,它们的月、年降水量应该相差不大。但在黄山,它们各自的降水量与山脉的高度、走向、地理位置、气流的水汽含量、温度等有很大关系。黄山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660米的北海到1340米的半山寺之间,而玉屏楼处降水又最少。
3、梅雨季节明显
黄山区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梅雨期长达一个月左右。梅雨量通常占全年雨量的25%-30%。黄山光明顶气象站的观测记录是,梅雨量年平均为500毫米左右,屯溪观测记录330毫米。梅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份可以超出正常年份的1倍以上,空梅年份,梅雨量很少。
全年降水分布表
(3)水热条件对比关系的地带性分布特征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属于东南季风气候型,四季分明,水热条件优越,气候温暖,降水充沛,黄山气候的总特征是:春湿、夏凉、秋燥、冬寒。黄山顶上年降水量平均为2369.3毫米,年雨日平均为180.6天,积雪日平均为32.9天,雾日平均为259.0天,大风平均为118.7天,年平均气温为7.9度,年最高气温平均为25.1度,年最低气温平均为-17.6度。
(4)、水热分异对土壤植被的影响
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 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而由于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土壤的基本性质是和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在黄山的不同高度,生物气候条件是不同的,所以的土壤有着明显的垂直分布。
1、山地黄红壤 分布在700米以下地区,仅河滩、溪谷等地发育着零星冲击性土壤,其他绝大部分地区为山地红黄壤。
2、山地黄壤 分布在700米—1100米地区,在温热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以及在有机酸的作用下,岩石内的铝硅酸盐风化,与水结合形成含水的铁铝矿物,使土壤呈现黄色。
3、山地黄棕壤 分布在1100米—1650米地区,由于所处地形部位高,气候较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