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苏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doc

罗苏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医药,2010,50(4) 罗苏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袁 瑾,崔世维,胡 江,朱晓晖,彭亮亮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 探讨罗苏伐他汀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Ⅰ和Ⅱ(C1、C2组)各6只,21只STZ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T1组)、生理盐水治疗组(T2组)和罗苏伐他汀治疗组(T3组)各7只。各组均于该组实验结束后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测定,并取坐骨神经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血糖、总胆固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C1组比较,T1组SNCV明显降低,T1、T2、T3组间SNCV比较均有统计学明显差异;T3组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CD34表达较T1、T2组明显增多,与正C2组相近。结论 罗苏伐他汀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种作用不依赖其降脂效应,而与坐骨神经的CD34、nNOS、eNOS 和VEGF表达上调,神经滋养血管的恢复有关。 关键词:罗苏伐他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滋养血管;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0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DPN的发病机制复杂,已提出的病因学包括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改变的多元醇代谢、蛋白糖化等。近年来血管损害引起神经内膜缺血在DP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共识,他汀类药物为常用的降脂类药物,有促血管生成效应,且不依赖于其降脂效应。2007年8月~2008年4月,本研究探讨了罗苏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50~220 g,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留取1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Ⅰ(C1)和Ⅱ(C2),各6只,分别喂养9周和13周。其余24只大鼠禁食14 h后,按65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新鲜配置的1%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北京博爱科贸有限公司,粉剂,溶于pH 4.2的柠檬酸盐缓冲液),稳定7 d测尾部末梢空腹血糖,共得到空腹血糖≥16.7 mmol/L的糖尿病模型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糖尿病对照组(T1),成模后再喂养8周;生理盐水治疗组(T2),成模后再喂养8周,将生理盐水加入饮用水中,再喂养4周;罗苏伐他汀治疗组(T3),成模后再喂养8周,将罗苏伐他汀片按每只鼠20 mg/(kg·d)加入饲料中,再喂养4周。 1.2 方法 1.2.1 血液生化检查 1.2.2 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测定 各组分别到实验设计的喂养时间时,腹腔注射4%戊巴比妥钠60 mg/kg麻醉大鼠,仰卧位固定后沿右大腿内侧纵向切口,显露分离右后肢坐骨神经干,将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分别置于近侧端和远侧端,应用MPA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设定系统参数:输入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频率1000 Hz,放大倍数750~1500,硬件滤波10 kHz,时间常数0.001 s,刺激强度20 V 1.2.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大鼠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后,取出右后肢坐骨神经,切成数段,按次序行固定、脱水、包埋成蜡块、切片等程序后,用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2.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数据均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糖与血胆固醇比较 STZ腹腔注射1周造模后,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均≥16.7 mmol/L,组间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喂养13周后,T2和T3组间血糖和血胆固醇水平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与血胆固醇的比较(mmol/L,±s) 组别 血糖 血胆固醇 9周 13周 9周 13周 T2组 21.57±3.84 23.63±2.85 2.90±0.74 3.07±0.70 T3组 22.09±2.76 23.14±2.89 2.97±0.69 2.44±0.36 2.2 SNCV比较 糖尿病大鼠常规喂养8周后经SNCV测定证实已形成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T1组与C1组大鼠SNCV分别为(15.94±0.85)和(33.76±0.89)m/s,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喂养13周后,C2、T2、T

文档评论(0)

yanmei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