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流中当地感受性过程的数值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界层流中当地感受性过程的数值研究

  , 37 11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16年11月15 日出版                                   Vol.37,No.11,Nov.15,2016 文章编号:1000⁃0887(2016)11⁃1156⁃13 ⓒ 应用数学和力学编委会,ISSN 1000⁃0887 边界层流中当地感受性过程的数值研究∗ 沈露予,  陆昌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44) 摘要:  边界层流中当地感受性问题的研究对层流向湍流转捩过程的预测与控制起着非常关键的 作用,尤其是对边界层内诱导产生三维Tollmien⁃Schlichting(T⁃S)波成因过程的探讨具有更加重要 的理论意义.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变间距的紧致有限差分方法,直接数值模拟了在自由来流湍流 与二维壁面局部粗糙相互作用下边界层内的当地感受性问题.数值计算发现,在自由来流湍流与二 维壁面局部粗糙作用下,边界层内诱导形成的当地感受性过程是真实存在的;且被激发的一组三 维T⁃S波波包沿流向发展的过程中流向涡结构将逐渐形成,其强度将越演越烈.数值结果还显示, 边界层内被诱导产生当地感受性过程的波长转换机制仅使流向波数发生改变,而展向波数保持不 变;以及自由来流湍流运动方向的改变将决定三维T⁃S波波包的传播方向,但其传播速度的大小 都近似为无穷远来流速度的1/ 3.另外,还建立了自由来流湍流的强度和运动方向以及二维壁面局 部粗糙的长度和高度与边界层内的当地感受性问题之间的关系等.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将在进一 步理解和认识层流向湍流转捩的理论机制,以及湍流的形成机理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感受性;  边界层;  自由来流湍流;  Tollmien⁃Schlichting波;  二维壁面局部粗糙 中图分类号:  O357.5      文献标志码:  A doi:10.21656/ 1000⁃0887.370076 引    言 层流向湍流转捩机制的理论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热点课题之一.通常层流向湍流转 捩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感受性阶段、线性增长阶段、非线性增长阶段、二次失稳阶段直至 层流破碎湍流状态的出现.感受性问题正是层流失稳的起始阶段,决定着不稳定波的成因机制 以及不稳定波的频率、波数、增长率、幅值和相位等参数,这些因素将在层流向湍流转捩过程中 [1]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自由流中的小扰动(如声扰动、涡扰动以及自由来流湍流等)与边界层内的某种局部小扰 动(如壁面局部粗糙、壁面局部吹吸以及壁面局部区域的振动或振荡等)相互作用后就有可能 [2⁃3] [4] 直接在边界层内感受出不稳定的T⁃S波.早期,Goldstein 和Ruban 采用三层结构理论研究 [5] 了自由流中声扰动作用下边界层内的前缘和当地感受性机制.Duck等 采用一阶精度的渐进 [6⁃8] 匹配法,研究了涡扰动作用下边界层当地感受性过程.Dietz 通过一系列实验首次验证了在 ∗ 收稿日期:  2016⁃03⁃16;修订日期:  2016⁃09⁃1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  沈露予(1986—),男,讲师,博士(E⁃mail:shenluyu@nuist.edu.cn); 陆昌根(1962—),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E⁃mail:cglu@nuist.edu.cn). 1156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