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九下古诗词课件.ppt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九下古诗词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即时过关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水是眼波横,___ _。 (2)欲问行人去那边?___ _。 2.[2018·原创]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山是眉峰聚 眉眼盈盈处 第10首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身落敌手以及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处之,然细细咀嚼,可以品知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颔联抒写诗人眼见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按捺不住满腔悲愤。面对这一切,诗人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期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的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本诗主旨?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悲愤,对家乡亲人的依恋以及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近十年未考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颈联道尽了诗人内心自然涌起的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以及对故乡难割难舍的情谊。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尾联盟恢复之志。“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即时过关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无限山河泪, __ _。 (2)___ _,灵旗空际看。 2.[2018·原创]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视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谁言天地宽 毅魄归来日 第11首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几句音调舒缓平正,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本诗主旨?《关雎》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执着追求。    近十年未考  即时过关 1.诗中名句“__ _,___ _”体现了古人的择偶标准。 2.本诗比较典型地体现出《诗经》___ _的结构形式特点。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第12首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第一章: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二、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本诗主旨?《蒹葭》这首诗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苦苦寻觅与执着追求,表达了主人公寻求伊人而不得的复杂感情。  2015年考查直接默写  即时过关 [2016·河北中考改编]1.请解释这首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的意思。 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