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工艺发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镀金 1.概述 金是一种黄色的贵金属,有极好的延展性及可塑性,易抛光。金的化学稳定性高,不溶于一般酸,只溶于王水、氰化钾和氰化钠溶液。镀金层耐腐蚀性强、导电良好、能耐高温和容易焊接。在普通镀金溶液中,加人少量锑、钴等金属离子,可以获得硬度大于130HV的硬金镀层。如含金(质量分数)为5%的合金镀层,硬度可以达到200HV以上,金铜合金镀层的硬度可达300HV以上,具有一定的耐磨性。金镀层抗变色性能好,还可作为银的防变色镀层。 由于金合金镀层色调丰富,光泽持久,所以常用于首饰、艺术品的电镀。另外,镀金层还被广泛用于通信设备、宇航工业、工业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等设备制造中[1]。 常用的镀金溶液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氰化物镀金溶液、柠檬酸盐酸性镀金溶液和亚硫酸盐碱性镀金溶液。在某些普通镀金溶液中,添加少量锑、镍、钴等金属离子,可以得到硬金镀层,使其硬度提高1—2倍。为了节约金的用量和增加色调,提高光泽、硬度和耐磨性能等,满足工业生产中的某些特殊要求,还可以在镀金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银、铜、镍、钴等金属化合物,得到金合金镀层。 2.镀金的发展史 电镀黄金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7世纪就有了雷酸液镀金的方法,真正的电镀黄金是1800年Brugnatalli 的工作。1838年,英国伯明翰的G.Elkington和H.Elkington兄弟发明了高温碱性氰化物镀金,并取得了专利。它后来被广泛用于装饰品、餐具和钟表的装饰性镀薄金,成了以后一个世纪中电镀黄金的主要技术。其作用的基本原理到了1913年才为Fray所阐明,到1966年Raub才把亚金氰络盐的行为 解释清楚。在电镀金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是酸性镀金液被开发出来。早在1847年时,Derulz曾冒险在酸性氯化金溶液中添加氢氰酸,发现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镀层。后来Erhardt发现在弱有机酸(如柠檬酸)存在时,氰化亚金钾在pH= 3时仍十分稳定,于是酸性镀金工艺就诞生了。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氰化亚金钾在pH=3时是有可能形成氢氰酸的,但氢氰酸在酸性时会同弱有机酸形成较强的 氢键而被束缚在溶液内。而不会以剧毒气体的形式逸出来,这就是为何酸性镀金可以安全进行的原因。到了20世纪40年代,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鼓舞了人们对电镀金在科学上和技术上探索的兴趣。当时要求的是如何获得不需经过抛光的光亮镀层,而且可以精确控制镀层的厚度。这就提出了寻找合适光亮剂的问题。1957年,F.Volk等人开发了中性(pH 6.5~7.5)氰化物镀金液。还发现若加入Ag、Cu、Fe、Ni和Co等元素后不仅可以提高镀层的光亮度,也可获得各种金的合金,所用温度为65~75℃,槽电压为2~3V,缓冲盐用磷酸盐。到了60年代,各种酸性的和合金系统的镀液被开发出来,而且发现了它们的一些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例如良好的延展性、耐磨性、耐蚀性和纯度等。在1968年至1969年间,国际黄金价格急剧上涨波动,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在不必要的地方也镀上金,因而发展出了局部选择性镀金的新技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无氰镀金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电镀金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最早提出用金的亚硫酸盐配合物来镀金的专利是1962年Smith提出的美国专利 U$3057789,但该配合物要在pH 9~11的条件下才稳定。他建议使用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电解液。1969年,Meyer等在瑞士专利506828中介绍了有机多胺,特别是乙二胺作为第二配位体的亚硫酸盐电镀金一铜合金时,pH值在6.5时亚硫酸金络盐 仍然稳定。1972年,Smith在U$3666640中发现由亚硫酸金盐、有机酸螯合剂和Cd、Cu、Ni、As的可溶性盐组成的电解液在pH 8.5~13是稳定的。1977年,Stevens在U$4048023中发明了一种微碱性的亚硫酸金盐、磷酸盐和[Pd(NH3)4]C12络盐组成的镀金液[2]。 1980年,Laude在US4192723中发明了一种由一价金和亚硫酸铵组成的镀金液。1982年,Wilkinson在US4366035中提出用亚硫酸金盐、水溶性铜盐或铜的配合物、水溶性钯盐或它的配合物、碱金属亚硫酸盐和亚硫酸铵组成的无氰镀金合金电解液。 1984年,Baker等在US4435253中发现用碱金属亚硫酸盐、亚硫酸铵、水溶性铊盐和无羟基、无氨基的羧酸组成的镀金液。1985年,Shemyakina在US4497696中提出用氯金酸、EDTA的碱金属盐、碱金属亚硫酸盐、亚硫酸铵反应后而形成的镀金液。 1988年,Nakazawa等由U$4717459中提出用可溶性金盐、导电盐、铅盐和配位体组成的镀金液。1990年,Kikuchi等在日本公开专利JP02--232378中提出在3一硝基苯磺酸存在时,亚硫酸金盐在pH 8时仍然稳定。1994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