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之沧浪等亭.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园林之沧浪等亭.ppt

11、沧浪亭假山西,临潭大石上镌刻俞樾篆书“流玉”两字,可谓画龙点晴之笔,点出了水的气象。 12、沧浪亭御碑亭,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20年),康熙帝南巡,视察河防,勉励地方官员勤政仁学,并手书一联赐予江苏巡抚吴存礼。联曰: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 13、沧浪亭廊壁上有众多漏窗,传为一百零八式图案花纹,无一雷同,仅在假山四周即有近六十式之多,为苏州古典园林园中一胜,极为独特。 14、沧浪亭闻妙香室,取自唐杜甫诗“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15、沧浪亭明道堂,原名寒光堂,,同治十二年,为张树声所倡重修,取苏舜钦《沧浪亭记》“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其意是宠辱皆忘,心旷神怡,明了儒道,兼济天下。 16、沧浪亭印心石屋,取《景德传灯录》“衣以表信,法乃印心”,清道光帝御书,巡抚陶澍所立。 17、沧浪亭印心石屋外假山壁上“圆灵证盟”乃林则徐题写。 谢谢观赏! 面水轩内 “观鱼处”是一座取庄惠濠梁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之意而名,突出河面且三面临水的方亭。在亭中凭栏而坐,园 内外,河光山色,罗列眼前,观鱼赏 景,闲雅超脱,令人陶醉。 沧浪亭立于园土山东部,高踞丘巅,飞檐凌空,取《孟子》和《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而名,当年园主苏舜钦常于此会友呤诗。 亭上刻有名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明道堂为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袭苏舜钦《沧浪亭记》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明道堂”为全园最大的主体建筑,座落在园正中主轴线上,面阔三间, 高大宽敞,庄严肃穆,堂内陈设清代红木家具,华丽庄重,四周廊屋与戏台连为一体(戏台民国间毁)。明清两代,此处为文人讲学之所。 明道堂内 沧浪亭园内沿水布置复廊,使一湾清流与假山远峰透过廊牖而映照交融,特具苍古自然之美。园中四时景观俱有佳致:春坐翠玲珑馆赏竹,夏卧藕花小榭观荷, 秋居清香馆闻桂,冬至闻妙香室探梅.又有假山、花墙和碑石三胜。 复廊 苏州园林的建筑意象多与诗文有关。在古代,文人视香为人格之美,杜甫有诗:“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沧浪亭有闻妙香室,乃小书房,周围多种宋梅,正是读书佳处。孙聊奎《诗品臆说》中也有:“静则心清,心清闻妙香,素处以默,妙己裕矣。以心之妙,触景之妙;此时之妙,乃妙不可言。” 兰花别称“花中君子”,清逸高雅的香气又有“王者之香”的美誉。沧浪亭植兰历史已有数十个春秋,每年春天办兰花展也已有十年的历史。沧浪亭的兰花圃中现已有约200盆兰花,数10个品种,其中以蔡仙素、集圆、汪字、龙字、宋梅、小打梅等较为名贵。 闻妙香室 “瑶华境界”座落在“明道堂”南,庭院相隔,轩三间,素雅质朴,“瑶华”,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似玉,香味浓郁,见之则长寿。轩南窗外丛竹掩映,轩北院内植玉兰、柏树,原为园主会客之所。看山楼“印心石屋”上方筑楼,名“看山楼”,飞檐 翘角,结构精巧,外形美观。登楼可俯视南院、农田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南方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 看山楼? 在沧浪亭园之最南端,为三层建筑物,楼名取自卢集诗句“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其底层石屋二间,名为“印心石屋”,横额石刻由道光皇帝御书;屋内置石凳,是暑夏纳凉之佳 处。石屋前砌有假山,围成小院,洞门上“圆灵证盟”题额,乃林则徐所书。登临洞屋之上,但见飞檐翘角,结构精巧;二层卷棚顶叠落有致,造型美观;近俯南园,平畴美池,屋舍俨然;远眺城外,西南诸峰似隐约槛前;返身回望沧浪亭,则茂林幽竹,恍如置身深山丛林之中。此楼筑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 ) ,因建明道堂、五百名贤祠后,西南视野被挡,乃筑此楼以为补救,可见当时造园者用心之良苦。 看山楼一瞥 看山楼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外形美观。登楼可俯视南院、农田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南方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 翠玲珑???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南,是几间平面曲折布置的小馆。取苏舜钦诗意“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为名。建筑以竹为主题,盖因沧浪亭是苏州园林中种竹最早、品种最多者,现存有近二十个品种的竹子,如答竹、苦竹、慈孝竹、毛环竹、湘妃竹、水竹、青秤竹、哺鸡竹、“黄金嵌碧玉”竹和“碧玉嵌黄金”竹。小馆长窗近地,窗外芭蕉掩映,竹影移墙,清风乍来,万竿摇曳,是 文人雅士筋咏作画的佳处。室内桌椅均刻竹节图案,并有对联一副曰:“风重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点明了所处环境的优雅宁静。 翠玲珑一景 仰之亭??在沧浪亭内五百名贤祠院前西侧,为六角半亭,前后皆有廊与翠玲珑和五百名贤祠相连。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名取《 诗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亭中间嵌有文徽明画像石刻,简古有神,乾隆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