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pt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P、DQ分别是高, 并且AB=DE,AP=DQ,∠BAC=∠EDF, 求证:△ABC≌△DEF A B C P D E F Q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P、DQ分别是高,并且AB=DE,AP=DQ,∠BAC=∠EDF, 求证:△ABC≌△DEF A B C P D E F Q 变式1:若把∠BAC=∠EDF,改为BC=EF ,△ABC与△DEF全等吗?请说明思路。 变式2:若把∠BAC=∠EDF,改为AC=DF,△ABC与△DEF全等吗?请说明思路。 变式3:请你把例题中的∠BAC=∠EDF改为另一个适当条件,使△ABC与△DEF仍能全等。试证明。 我们曾经利用折纸的方法得到:线段垂直平分 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你能证明 这一结论吗?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 端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MN⊥AB,垂足是C,且AC=BC,P是MN上任意一点. 求证:PA=PB. A C B P M N A C B P M N 证明:∵MN⊥AB ∴∠PCA=∠PCB=90° ∵AC=BC,PC=PC ∴△APC≌△BPC(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如果点P与点C重合, 那么结论显然成立。 几何语言描述 老师提示: 这个结论是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A C B P M N 如图, ∵AC=BC,MN⊥AB,P是MN上任意一点(已知), ∴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 思考:你能写出“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逆 命题吗? 逆命题: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你证明它. 已知:如图,PA=PB. 求证: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B P A C B P 方法一: 过点P作PC⊥AB,垂足为C ∵ PC⊥AB ∴ △APC和△BPC都是Rt△ ∵PC=PC,PA=PB ∴ Rt△APC≌Rt△BPC(HL) ∴ AC=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C B P . 方法二: 把线段AB的中点记为C,连接PC ∵C为AB的中点 ∴AC=BC ∵PA=PB,PC=PC ∴△APC≌△BPC(SSS) ∴∠PCA=∠PCB=90° ∴PC⊥AB 即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逆定理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描述: 如图, ∵PA=PB(已知),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条线段 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提示:这个结论是经常用来证明点在直线上(或直线经过某一点)的根据之一. A B P 例1:已知:如图 1-18,在 △ABC 中,AB = AC, O 是 △ABC 内一点,且 OB = OC. 求证:直线 AO 垂直平分线段BC. 证明:∵AB=AC, ∴点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条线段 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同理,点O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 AO 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