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 土的应力变形特性 特性:非线性、弹塑性、压硬性、剪胀性、 各向异性、结构性、流变性、应变硬(软)化、 减载体缩。 影响因素:应力水平、应力路径、应力历史 (3S: stress level, stress path, stress history)、其它。 各向异性 土的结构性 流变性—蠕变与应力松弛 影响因素 应力水平(围压) 应力路径:A-1-B;A-2-B,比较 应力历史 正常固结与超固结 (或拟似超固结土) ?? ????? ?v 松砂及正常 固结粘土 密砂及 超固结土 非线性、剪胀性、应变硬化(软化) 图2-7 不同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峰值状态 残余状态 循环加载:滞回圈、减载体缩DDA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图2-8 用DDA计算的密砂应力应变曲线 各向等压压缩试验结果 图2-9 各向等压试验 图2-10 承德中密砂的三轴试验( ???500kPa) 土的体积收缩趋势 土的剪胀是剪应力引起土颗粒间相互位置的变化。 剪应力引起的体胀有恢复的趋势; 但是剪应力引起的体积收缩是不可恢复的; 各种形式的应力的重复总是引起体缩的积累。 体缩 体胀 图2-11 剪应力下的颗粒的运动与体变 ? ? 图2-14 三轴循环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2-16 各种应力路径的中密砂三轴试验及减载体缩 1.各向等压试验 5. ??=常数伸长 2.等比试验 6. ??=常数平面应变 3.平均主应力为常数 7. b=0.5的真三轴试验 4. ??=常数试验 1 2 3 4 5 6 7 5 平均主应力为常数 ??=常数试验 ??=常数伸长 ??=常数平面应变 b=0.5的真三轴试验 应力比S--体应变 ?v 图2-17 减载体缩(2):中密砂的可恢复剪胀 减载体缩—松砂与一般粘性土 ?? ?v 图1 ?3=100kPa砂土的循环加载与单向加载体变比较 ?1(%) ?1(%) ?v(%) 密砂 松砂 Fig.1 Volume strain of Chengde sand in uniaxial and cyclic loading 图2-18 在???100kPa下的三轴加卸载循环试验 ?v(% 图2-19 砂土的各向异性 ? 图2-20 原状土与重塑土的压缩曲线 图2-21粘土的蠕变与应力松弛 图2-22 不同围压的三轴试验曲线 图2-23 不同应力路径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2-24 正常固结粘土在不同应力增量方向上的应变增量方向 图2-25 ?平面上应力路径转折时的应变路径 图2-26 正常固结与超固结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2.1 概述 本构关系也称为: 本构定律(constitutive law) 本构方程(constitutive equation )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 土的本构关系(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是 反映材料的力学性状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形式一 般为应力-应变-强度-时间的关系。 岩土类材料的本构特性 1. 应力(应变)历史,应力路径和应力水平(3s影响); 2. 土中的有效应力与总应力下的应变; 3. 土的有效应力有强烈的时间依赖性,随着荷载作用时间与土的固结发展而不断变化; 4. 水的增减湿(干湿作用)会引起土中应力、应变的变化; 岩土类材料的本构特性 5. 非线性和静压屈服特性; 6. 硬化和软化特性; 7. 压硬性和剪胀性; 8. 弹塑性耦合作用; 9. 摩擦型屈服与破坏特征; 10. 中间主应力对强度的影响; 11. 拉压强度不同; 12. 初始各向异性和应力导致的各向异性。 土的体积收缩趋势 土的剪胀是剪应力引起土颗粒间相互位置的变化。 剪应力引起的体胀有恢复的趋势; 但是剪应力引起的体积收缩是不可恢复的; 各种形式的应力的重复总是引起体缩的积累。 土的本构关系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高重建筑物及深厚基础问题,及计算机技术发展为土的本构关系研究建立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80年代达到高潮; 目前的发展方向:土的结构性、非饱和土、循环加载、动力本构模型等。 2.2 应力和应变 2.2.1 应力 2.2.2 应变 2.2.1 应力 1. 应力张量 2. 应力张量的坐标变换 3. 应力张量的主应力和应力不变量 4. 球应力张量与偏应力张量 5. 八面体应力 6. 主应力空间与平面 7. 应力洛德角 1. 应力张量 = 二阶张量 9个变量,其中6个独立 矩阵表示:6个独立变量,常用于数值计算 土力学中应力的正方向规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