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1拉干支甲子
第二讲 干支甲子 天干地支的起源及涵义 天干地支的起源 天干地支的涵义 天干地支的起源 在“古六历”(即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历的合称)时代,历法就已经运用干支来计日。 如早在公元前1562—前1066年的殷商时期,很多甲骨卜辞上就有“己丑卜,庚雨”、“乙卯卜,今昔其雨”等记载。 关于干支计月法,据考古发现,距今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月”的概念 。正月建寅可追溯至夏朝,商朝为正月建丑,周朝为正月建子,春秋时期与夏朝同。 天干地支的涵义 十天干 十二地支 甲 子 十天干 天干的由来 天干的原始含义 天干的属性 天干的由来 三国时魏人张揖撰《广雅·释天》:“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 在公元前1562一前1066年殷商时期,便已经有干支甲子。十干首先被用于商王朝世系的名号,如成汤名天乙,他的儿子便叫大丁、外丙、中壬。孙子名大甲、沃丁,曾孙名大庚;小甲,一直到纣王 。 天干的由来 旧史称: “大桡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说明干支甲子的产生是和历法有密切关系。 “一日甲,二日乙,三日丙,四日丁,五日戊,六日己,七日庚,八日辛,九日壬,十日癸。”用十干来计算天日演进的次序,是人们通过观察万物的生命发展过程而得出来,是人类在生活现实中的体验 。 天干的原始含义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乙者,轧也,扭曲貌。喻指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丙:丙,炳也,明也。五行中丙丁属火,因以为火的代称。丙为阳火,丁为阴火。万各自特征皆炳然显见而明瞭。 丁:壮也,指成年男子或从事某种劳动的人。草木成长壮实,在于人则强壮成丁。 天干的原始含义 戊:“物皆茂盛也”(《唐韵》)。寓意为“茂”,象征大地草木茂盛,欣欣向荣。 己: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本义指: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己”是古“纪”字。纪,标记。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纪,记也,标志)。 庚:更也,秋收成熟的果实,其生机有待于来春。 。《说文》:“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 《易经本义》:“庚,更也。事之变也。”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禮·月令》:“其日庚辛。”【註】:“辛之言新也。” 天干的原始含义 壬:妊也,新生命的孕育。阳气藏伏于地下,蕴藏着万物的生机。《史记·律书》:“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前汉·律历志》:“怀妊于壬。” 癸:揆也,“揆,度也”(《说文》)。引申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准则。万物闭藏,生机孕育于地下,按其自身的规律伺机萌发。《史記·律書》:“癸之爲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 天干的属性1、阴阳属性 天干的属性2、五行属性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的由来 十二地支的原始含义 十二地支的属性 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 十二地支的由来 殷人历法,是以太阴为准则,所以他的纪月的方法是以月的圆缺一次为准。每月分为三十天,但是月的圆缺一次,有时又不足三十天,于是便分大建和小建。大建每月三十天,小建二十九天。以一年而论,普通是分作十二个月,不过要与太阳合,又不得不设置闰月。(建,训作健,即《周易》所谓“天行健”的意义 ) 十二地支的由来 由于天文和历法的不断进展,殷人认识到一岁四时之候,皆统于十二辰。所谓十二辰,即斗纲所指之地。 斗纲,指北斗七星的一、五、七三星而言,第一为魁星,第五为衡星,第七为杓星。例如正月建寅,天昏时则杓指寅,夜半则衡指寅,平旦则魁指寅,观察其它十一个月的月建,亦莫不如此。 十二地支的由来 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四月指巳,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九月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亦称之为月建。 春夏秋冬为四时,每一时为三个月,把十二支分建于十二个月,便可以据十二支以纪月、纪时、纪岁的健行不息,纪日成月,纪月成时,纪时成岁,因而十二支又名岁阴,以月为阴也 。 地支的原始含义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濥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也。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地支的原始含义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十二地支的属性1、阴阳属性 十二地支的属性2、五行属性 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有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