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区皮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年5月第24卷第5期 ChinJRehabilTheoryPract,May, 2018,Vol.24,No.5
- 502 -
DOI: 10.3969/j.issn. 1006-9771.2018.05.002 ·专题 ·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区皮层细胞
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①
1 2 2 2 1 1 1 1 2
叶涛 ,朱路文 ,阮野 ,李宏玉 ,吴孝军 ,陈玉宏 ,赵一点 ,田源 ,唐强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4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1
通讯作者:唐强。E-mail: tangqiang 1963@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No.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 和细胞凋亡抑制蛋
白1 (cIAP1)表达的影响。
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9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3
d、7 d 和14 d 亚组,每个亚组6 只。后四组采用改良Koizumi 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
不予治疗,针刺组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行跑台康复训练,针康组同时进行以上两种治疗。预定时间
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转棒测试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 检测脑缺血半暗区
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cIAP1蛋白表达。
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NSS 评分均降低(P0.05) ,转棒上停留时间均延长(P0.05) ,
cleaved-caspase- 8、cleaved-caspase-3 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 ,cIAP1 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 ;术后7
d、14 d ,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mNSS 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 ,转棒上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
(P0.05) ,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 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 ,cIAP1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
(P0.05) 。
结论 针康法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单纯针刺、康复训练,可能与抑制cas-
pase-8、aspase-3 蛋白活化,促进cIAP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s 介导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有关。
关键词 脑缺血;针康法;神经功能;cleaved-caspase-8 ;cleaved-caspase-3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大鼠
Effects of 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
teins in Ischemic Penumbra of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1 2 2 2 1 1 1 1
YE Tao , ZHU Lu-wen , RUAN Ye , LI Hong-yu , WU Xiao-jun , CHEN Yu-hong , ZHAO Yi-dian , TIAN Yuan , TANG
Qiang2
1.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