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杯高中大专组比赛规则.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震杯高中大专组比赛规则

土木系結構耐震比賽規則 為鼓勵本系學生藉由參與科學競賽而激發創造力,系上特參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之抗震大作戰規則,設計發展本結構耐震比賽規則進行系級競賽。每一年級(包括研究所)可推出至多2隊伍(每隊4人)參賽,參賽隊伍必須用木材、紙張、熱熔膠與棉繩設計製作一個三樓層(含地面層共四個樓版),能夠至少支撐7.5公斤重的模型結構。模型製作時間(包含午餐及休息時間)為6小時,製作完成後,裁判將審查所有的模型,並記錄其質量,不合規定者將加以懲罰重量,程度嚴重者將取消比賽資格;最後所有的參賽模型將同時安裝在本系地震模擬震動台上進行測試其抗震程度,成績評比將依效率比;即模型能夠承受地震的最大強度除以該模型的質量為審核標準。 模型外觀 1.1 木板底座:模型將建置在所提供的木板底座(270×270×6 mm)上,各組底板會先秤重,標記重量MB,木板底座週邊的22 mm內必須淨空,以方便模型可以利用螺絲固定在振動台上。 1.2 鑽孔數:木板底座最多可鑽16個直徑8mm的圓孔,供柱位使用。 1.3 樓層數:模型必須為4個平面樓層,包含一樓(最底層)和屋頂,木板底座可以當作是模型的一樓。 1.4 樓層淨高:每一樓層淨高至少須為15公分,「淨高」即該樓層大梁頂部與其上樓層大梁底部之間的距離,所謂「大梁」是指與柱相連接之梁。其中鐵塊的固定座不算是樓層的一部份。 1.5 樓層面積:不計入一樓面積,其他所有樓層的面積總和必須介於750和950平方公分之間。除了木板底座之外,其他樓層面積不可超過320平方公分。每一樓層面積為最外圍柱所包絡面積,包括柱子所佔用的面積。每一樓層結構有超出柱子的部分不計入該樓層面積,例如梁可以固定在柱子的外緣。下列俯視圖分別說明不同形狀結構物的樓層面積計算方式,灰色區(包含柱所佔用面積)代表該樓層面積。 材料與工具 參賽隊伍只能運用系上所提供之材料及工具來製作模型,現場材料及工具的規格及數量如下表: 材料 規格 數量 木條 長60cm,橫斷面6mm×4mm 40根 A4影印紙張 80gsm(單位面積重量) 20張 棉繩 直徑約1.5mm普通棉繩 10 m PVC 熱熔膠 直徑0.7cm,長度30c 10根 木板(用來作為模型底座) 厚6mm,長寬為27cm×27cm 1塊 工具 規格 數量 剪刀 一般事務用剪刀 1把 美工刀 小型(刀片寬度約0.9cm) 1把 大型(刀片寬度約1.8cm) 1把 鋸子 小型(寬度約0.9cm,長度約30cm) 1把 捲尺 長5.5m 1只 鑽孔器 手動,孔徑為8mm 1把 熱熔槍 1把 參賽小隊必須自備筆記本、鉛筆、橡皮擦、尺和計算機。模型製作過程中可能需要計算,鉛筆則可以在木板裁切和鑽孔的位置上作記號。 模型製作 3.1 底部補強:底板下面可以牽線固定或者可添加木條作為補強,但是底板是以螺絲固定在振動台上,若在底板下增加材料以致於無法牢固地將模型鎖在振動台上,參賽隊伍自行負責。 3.2 外部淨空:在真正的建築物中,每一層樓都會有窗戶。因此在模型每一樓層的外圍,無論是樓層的底部或其下一樓層的頂部,必須留下一半的空間不能安置任何材料。詳細計算的方式可參考以下圖說: 圖A(側視圖),在模型的這個面,最外側的柱之間距離(包含柱寬)在圖中以綠色箭頭表示,斜撐佔用部分(包含斜撐本身寬度)以紅色箭頭表示。 圖B(俯視圖),將模型各個面所測量到的綠色箭頭長度相加得到樓層外圍總距L,亦將各個面所測量之斜撐佔用長度相加得到斜撐佔用總長x,則: x / L = 1 / 2 圖A 圖B 若模型的樓層上下不等寬,以斜撐向下投影到底部所佔用的距離計算。 (如圖C、D所示) 圖C 圖D 本競賽規定之模型外圍與內部空間限制,無論使用任何材料(包括木條、棉繩、紙張等等)製作,所占用的空間都必須計算。 3.3 內部淨空:在真正的建築物中,每一樓層的房間都必須有出入口,所以在每一樓層內部垂直剖面上的材料,不允許形成封閉空間,必須留下5公分以上的距離作為出入通道。下列圖示舉例說明違反這項規則的情況: 以下則是符合規則的設計:從垂直投影來看,每個空間都需要保留通,因此下圖箭頭所示之距離至少須5公分。 若模型內部垂直剖面上的材料,與模型外牆面的夾角小於15度,則將被視為模型外牆的斜撐。 3.4 質量塊:參賽的模型必須在樓層加上質量塊,鐵塊是用作模擬樓層之重量,而固定架是作為固定鐵塊之用,但不可作為結構加固之用,因此固定架不得與結構系統(柱、大梁、斜撐)相接,若在兩側大梁上外加木條作為固定架,而此外加木條與柱子相接,則該木條視為大梁,因具加固作用,會納入樓層淨高之計算。 模型中的每一樓層的每一平方公分必須能夠承受10公克的重量,模型必須能夠同時承受每一層樓所應承受的總重量。每一個鐵塊的規格是60×45×30 mm,重量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